比起如今七大國里風頭正盛的宋國,一個被齊國玩弄于股掌之間的鄭國,更符合齊王的胃口。
所以宋鄭之戰,在齊國來看,不能打。
齊國認為不能打,就是稷下學宮認為不能打。
與道門不同,儒門講究入世修行,而非出世。
滾滾紅塵,天下局勢,在儒生眼里,就是一副浩大的棋局。小人以人為棋子,大人竊國,以一國為棋子,圣人竊道,以天下命數為棋子。
齊國與稷下學宮,就像是老師和學生的關系。
稷下七賢為首的學宮儒生崇尚王道,走的是齊國統御六國,成為北境主宰,卻依然存六國國脈,不興兵殺之道。
內外賓服是為王。
所以宋國要與鄭國開戰,想要直接刨了鄭國的祖墳,把老鄭王鄭靈公從墳里揪出來鞭尸。
這種行為,是儒門所不恥的。
稷下學宮介入兩國政交,想要通過宋之問解決問題。可稷下學宮的老先生袁天罡沒想到那小子是個油鹽不進的主,任你說的天花亂墜,他從頭到尾只說一句話
“我聽君上的。”
作為稷下學宮七賢者之一,老先生走遍天下,以雄辯著稱,但凡論戰,除了云海仙門那個蠻不講理的斷罪峰峰主冥陽子,他就從來沒輸過。
就是佛門的那幫得道高僧,在袁天罡手下,也走不下十個回合。可在宋之問這小子那,老先生可謂是鼻子都快氣歪了。
任他說得天花亂墜,宋之問要么微笑不語,要么就冷不丁蹦出一句“我聽君上的”。可以說是把對牛彈琴這四個字詮釋得淋漓盡致。
老先生一氣之下,直接起身往睢陽城跑,去見一見那位能如此讓宋之問馬首是瞻的宋王。
結果袁天罡前腳到睢陽城,宋王的影子還沒摸著,后腳宋之問就被宋王給召了回來。
宋王說的理直氣壯,“母后有言,軍政大事不能決斷,當詢宋之問。”
袁天罡胡子都氣歪了,在睢陽城放話,“堂堂大宋君王,竟聽一介婦人之言,簡直是朽木不可雕也”
宋王聽聞大怒,隔著朝堂和袁天罡對罵,“難道先生是石頭里蹦出來的為人子,止于孝。生母言語尚且不聽,焉能號稱是稷下學宮七賢者如此罔顧人倫,嘔矣”
袁天罡氣得想直接沖進王宮,把宋王揪出來暴打一頓。
宋國都城,睢陽城。
風鈴小筑。
清茶熏香,夜色怡人,兩人隔著檀香木桌對坐,端是風景如畫。
宋之問白衣勝雪,佩劍放置案旁,與那女子夜談。
對坐的女子不是別人,正是與白澤闊別一年之久的余幼薇。
余幼薇一身鵝黃顏色的襦裙,眉眼如畫,為宋之問續茶。
茶是宋國貢品,火雀舌。
茶葉煮水,茶水色澤紅潤,香氣淡雅,倒在青玉茶盅里,細細的水聲在耳邊作響,怡人心脾。
“所以你就回來了”余幼薇輕笑,將茶盅推給宋之問。
“君上不想跟那位老先生打交道,我只能硬著頭皮回來。”宋之問搖頭苦笑,“老先生博學古今,雄辯之姿,乃是我生平僅見,的確了得。”
“可到底袁天罡是被你們氣得吹胡子瞪眼。”余幼薇輕笑,眉眼彎彎,“可又無可奈何。這還是我第一次聽說稷下學宮的先生找上門來,不僅吃了個閉門羹,還被懟得體無完膚。”
宋之問無奈,說道“那也沒辦法。要說論戰,宋國哪里有人是袁老先生的對手我們也只能一拖四五六,來個不了了之。”
“所以說,鄭國是打定了”余幼薇問。
“非打不可。”宋之問說。
余幼薇還想說什么,忽然之間臉色一變。
“怎么”宋之問皺眉。
余幼薇只是沉默,臉色凝重。,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