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白澤說道,“在下游學至此,久聞書院大名,想前去拜訪書院的尹先生,求教一二。”
這尹先生,正是當初帶余幼薇前往云海仙門,進入昆侖秘境的人,也是岳麓書院的一位老者,只是不知他在睢陽城的名聲如何。
“可是尹韜先生?”那人說道,神色肅敬,“尹先生的學識,可是淵博!你往西去,看到岳麓山,沿著山道往上走就是了。”
“多謝。”白澤拱手道謝,尋著西邊直去。
不多時,視線不被城中樓閣阻擋,果然看見一座青山,鐘靈毓秀,獨具氣運,只是遠遠觀望,便覺得頗為不凡。
白澤腳踩大道,一步踏出,人已在百丈開外。
春雨綿綿,溫風吹得細雨微斜,惹人憐愛。那一襲青衫的年輕劍修,已經來到岳麓山下。
岳麓山坐落在睢陽城中,也是宋都的西城防線,山勢綿延,主峰也不過三百余丈,和坐忘峰比起來,可謂是嬌小可愛。
可此處山嶺,似乎別有洞天。白澤只是在山腳下,便已經覺得這里靈氣濃郁,心胸為之開闊,只覺神清氣爽。
山道蜿蜒盤旋,折向山上的書院。
白澤在山道前站定,只見山道入口的牌坊上,書寫著四個大字:大公無我。
通向書院的山道上,細微的苔痕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泛著淺青,水潤玲瓏。白澤拾級而上,漫漫山道之中,再無他人,在這春雨中更顯清幽。
待到山道盡頭,偌大的書院登時映入眼簾。最搶眼的,便是當頭一座牌坊,石刻青白,上書“反求諸己”四個大字。
白澤看見那四個大字,緩緩吐出一口濁氣,只覺圣人文章,的確發人深省。
這牌坊上的四個大字,出自儒家典籍,完整的句子,乃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大凡做事不順,有所不得,便要反躬自省,問一問自己的本心,是否做到了問心無愧。
白澤看著那四個大字半晌,惹得書院門童側目,好奇地看著那沐浴春雨的青衫男子,仔細一看,竟然發現白澤雖然只身立在蒙蒙細雨當中,可身上卻無半分濕意,儼然是絲雨不沾身。
門童吃了一驚,冒雨來到白澤面前,禮道:“這位公子,不知來書院所為何事?”
眼下書院弟子都在先生那里念書,這人定然不是書院弟子,而是來自別處。
那門童見白澤氣度不凡,自然不敢輕視。
“在下游學至此,早聞書院大名,是以上山,想要向書院先生求教一二。”白澤回過神來,溫聲說道。
“游學至此?”門童有些疑惑地看著白澤,只見他兩手空空,身上也沒有背負箱篋,說是游學,的確可疑。
于是門童多問了一句,說道:“不知,你是要找哪一位先生?”
“尹先生。”白澤說道。
門童聞言,微微蹙眉。
岳麓書院只有一位姓尹的先生,門童自然知曉白澤說的是誰。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