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圖的設定,就如同是《上古卷軸:天際》一樣,但在游戲本身上面卻將會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不是說題材上的風格,而是在游戲的敘事表現上面。
將電影的風格加入到游戲中。
重新回到辦公室的徐煜聽著楊晨提出來的要求一頭的問號。
找一個國內有實力的電影導演?
什么鬼??我們是娛樂公司還是電影公司啊!?
目前星云游戲在徐煜看來,雖然還有一點小家子氣的感覺,始終不敢放開手大步向前,但卻也基本走向正規了。
首先是新的工作室的成立,拋開如《生化自走棋》還有《星光與相簿》《紅色警戒》這種小項目,《生化危機2》的開發,跟《合金裝備》的立項。
以及旗下漫畫的發售,進行IP的炒作,然后授權第三方玩具廠商推出相應的周邊產品,基本上已經走向正規了。
但現在突然說要找電影導演來是什么鬼?
有點錯意的徐煜皺著眉頭看著楊晨道:“《生化危機》的電影化嗎?這并不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小眾的喪尸題材再加上現代場面,這注定將會是一款科幻電影,雖然我們的資金足以支持我們拍攝電影,但一旦失敗這對于我們是一個無法承受的代價,一方面是資金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對《生化危機》這個IP的影響。”
徐煜將主要的利弊很清楚的向著楊晨分析了一遍,將游戲漫畫一方面是有游戲作為例子,再來就是漫畫的題材也不需要有太有名的畫師,畢竟本身游戲的影響跟風格就放在這里了。
而且漫畫的投入成本并不高,算上收購公司跟相關員工的工資等費用,總計也才花費了兩千多萬而已。
可如果投入到電影行業的話,以目前的市場規模跟《生化危機》的故事題材,至少需要上億元甚至更多的資金才能夠入場。
還要面臨失敗的下場,這對于一個前途無量的IP來說,完全是沒有必要承擔的代價。
按照徐煜的戰略,就算旗下的游戲有電影化的意思,那也是在連續幾個系列后將本身的IP名氣穩定下來,然后在考慮新的領域擴張。
在此之前漫畫、同名,就已經足夠了,最多根據旗下漫畫的銷量歡迎程度,在后期進行動畫。
剛剛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坐在辦公室里面楊晨看著說了一大堆的徐煜一陣無語。
誰要去搞電影行業啊!?
完全沒有的事情啊!
我就是想要找個電影導演,幫助自己進行后續游戲中實時演算場景的鏡頭設計,包括游戲本身一些鏡頭跟環境反饋的設計,誰要去拍電影啊?
聽完楊晨的話,徐煜也是無語了。
“行吧,怪我太大驚小怪了。”看著楊晨搖搖頭,徐煜笑了笑,隨后收斂笑容沉吟了下:“不過電影跟游戲完全是不同的,再加上真正有實力的導演,基本上不太可能來拍游戲的過場動畫,尤其還是作為副手;至于實力不夠的導演,請來的話實際上也沒有多大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