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聯盟》開放排位賽的第二周,網龍跟鳳凰游戲的《龍鳳英雄》也是緊隨其后放出了最新的消息,開啟排位賽模式,同時帶來更多的新地圖與新英雄。
星云游戲里面,楊晨也是了解到對方相關的更新策略。
看完對方官網的更新日志后,楊晨就搖了搖頭沒有關注太多了。
對于《英雄聯盟》包括不久后準備立項開發的《DOTA》,這款游戲已經都沒有太大的競爭力了。
你要說他并不是一個好游戲的話,那也不是。
網龍跟鳳凰游戲的開發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否則也不至于有今天的這個地位。
關鍵在于游戲群體跟類型的定位錯誤,看似扁平優化了上手門檻,但實際上卻是讓勝負更考慮到了玩家的配合,而并不是個人能力。
對于剛剛上手的普通玩家《龍鳳英雄》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游戲,不會被欺壓上去就是干。
對于追求真正公平刺激團隊配合的高端玩家《龍鳳英雄》也還是一個不錯的游戲,講究對地圖上資源的控制,還有團隊的運營爭奪資源。
可對于大部分普通的玩家而言,顯然《龍鳳英雄》就并不是一款合格的游戲了。
團隊與個人英雄主義了,毫無疑問《龍鳳英雄》是追求了后者。
而《英雄聯盟》雖然也是團隊游戲,但卻也側重到了個人英雄主義這一塊,就跟特色社會注意理論內容一樣,先富帶動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在《英雄聯盟》這一類的游戲里面顯然是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前期你肥了,把對面打崩了,那么你就可以幫助隊友去建立優勢,然后將整個優勢擴大到團隊的勝勢。
這就是個人英雄主義。
包括看起來更復雜更偏向團隊戰術配合的《DOTA》,實際上他比《英雄聯盟》還要強調個人英雄主義。
因為裝備跟英雄技能的特性,除非真的是裝備碾壓的不成樣子,否則《英雄聯盟》基本不可能出現1V5的情況。
但《DOTA》不一樣,哪怕四個隊友全部崩盤,只要自己家大哥還是經濟最好的,又或者大哥足夠的穩,那就有希望翻盤。
而這種看似并不團隊的設定,反而讓每個玩家都能夠享受到其中的代入感。
一次沒有死過,發育良好的大哥,在己方局勢崩盤的時候就是全村人的希望。
而已經被打崩了的隊友,則是要拉扯局勢,為大哥的發育拖延時間,背水一戰。
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作用,比如帶線牽扯對方的兵力。
可是《龍鳳英雄》偏向于團隊模式的那種設定,則是注定了一點,那就是沒有太大的感覺。
坐在會議室里面,楊晨跟團隊利用引擎做出了一個3D簡單的測試DEMO,主要就是測試《守望先鋒》里面的英雄技能效果,還有其中的數值。
“楊總,這是不是有些不太平衡了?”會議室里面,王燁看著楊晨有些奇怪的問道。
似乎所有的英雄都有一點偏向于進攻啊,不應該是坦克奶媽輸出的三角構架體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