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關于人工智能還有腦機接口等等技術引發的社會情況,愈演愈烈。
不過對于游戲圈子里面來說的話,帶來的大多數都是正面的反饋。
比如玩家進行對于這種獨特技術的一種期待。
包括艾派克游戲,還有網龍、UEgame以及最受玩家期待的星云游戲,幾乎也都是在第一時間公布了針對于腦機接口這一技術專門研發的新作。
同時網上關于腦機接口的VR設備也已經開始售賣了。
各個品牌的VR廠家,都是推出了最新型號的VR設備,同時原本的一些VR設備型號,也支持搭配單獨的腦機接口設備。
不過銷量這一塊的話,倒是沒有太大的爆炸。
這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一件事情。
畢竟現在不管是各大IT界的巨頭,又或者是如同星云游戲他們這樣的游戲廠商,針對于腦機接口推出的新內容,還屬于是一個待確定程度。
所以更多的消費者,還是準備等實際效果的評測出來之后,在考慮這一個看起來有些黑科技般的設施。
劃分到玩家群體里面的話,這一個比例就更小了。
就如同網上所謂的人手3080TI,實際上登上游戲商城統計的市場份額,真正用3080TI玩游戲的就只有3%不到一樣。
盡管大多數的玩家還沒有買,但并不妨礙他們吹牛逼。
例如在網上已經有不少的玩家,針對腦機接口這一全新的技術提出一些概想了。
其中以將一些老游戲加入這種技術的呼聲最高。
不過對此各大游戲廠商,基本上也就是當做沒看到。
因為這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一件事情。
盡管游戲的框架是放在了這里,但跟鍵鼠轉手柄的操作方式移植不同,將原本的游戲操作方式,轉為腦機接口這種全新的技術,難度不亞于開發出一款全新的游戲。
這也是為什么各大游戲廠商,都是選擇進行一個新IP的方式來推出,而且也都是比較容易制作類型的原因了。
其中最為復雜的類型,大概也就是網龍的FPS了。
至于ARPG跟ACT這兩種類型,沒有一家游戲廠商準備制作這樣的。
不過這對于楊晨來說的話,倒并不是多么的關鍵。
目前楊晨主要的的方向就是針對于《底特律:化身為人》的開發。
其中比較復雜的就是解析后反饋到游戲里面,能不能夠讓角色實際上做出那些動作。
包括還有UI界面這一塊,楊晨也是相較于夢境記憶中做出了很多改革的地方。
例如增加了一個新的模式,沉浸式體驗。
交互式電影游戲,其玩法的核心點就是不同的選擇帶去的不同后果。
而在沉浸式體驗里面,玩家可以選擇拋開游戲的一面。
簡單的來說,按照正常的游戲模式,例如玩家在執行一個任務,上司讓玩家開槍擊斃歹徒。
而這個時候玩家有兩種不同的選擇,第一個擊斃歹徒、第二個拒絕開槍。
正常的游戲里面,玩家是知道這兩種模式需要選擇的。
同時在游戲里面,也會專門給玩家一個數秒的緩沖選擇時間,這時候玩家心里想的是A或者是B,采集到的信號進行反饋,從而達成觸發條件。
而在沉浸式體驗模式里面,將會不顯示可選擇的選項,同時也沒有樹苗的緩沖選擇時間。
玩家下意識的去想開槍,就會讀取到玩家的一個信號,然后游戲里的角色立刻進行了開槍的動作。
當然這是可以供玩家選擇的,而不是默認開啟的。
這種東西還是很重要的,畢竟你可以沒有,但不能不給。
這也是玩家奉行的一個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