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一個會講漢話的人去和那邊的那群人交涉一下。”
思索了良久,迫于對方火炮的威懾力,蘇日拉昆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按照以往他們的行事風格,別說岸邊只有近千人的部隊,哪怕對方有兩三千人,他都不會皺一下眉頭。
………………………………
“我爹還在那邊,求求大人救救我爹吧。”
與此同時,商船上的一名年輕男子突然對著船上的水手哭道。
很快,十多艘商船上就傳來了哭泣聲,因為這些人的親人都沒能上船,此刻也正被韃子騎兵控制著。
商船隊那邊傳來的哭聲,楊三生很快就聽到了,并了解到發生了什么情況,奈何他現在面對此種境況也是無可奈何。
楊三生通過望遠鏡發現韃子的騎兵數量差不多有三百來人,并且還是一人雙馬的配置,別看這些韃子人數少,但個個裝備精良,要不是韃子畏懼船上的火炮,怕是會帶人沖擊一下高安和石吉祥率領的隊伍。
這一下,雙方算是僵持住了,楊三生本可以一走了之,可他也好奇,為何這些韃子還留在這里,難道這些韃子真是為了那《農政全書》來的?驅趕百姓也只是為了掩人耳目?
沒等多久,最先熬不住的那群韃子騎兵來了。
只見,兩名韃子騎兵向著高安和石吉祥所在的地方而去。
“前方的人可是周家之人!?”
距離高安和石吉祥率領的隊伍百米左右的距離,兩名韃子騎兵停下了腳步,其中一人騎馬上前大喊道。
“距離百米左右,想要擊殺這兩個韃子,至少需要二十人一輪齊射,需不需要干掉這兩個韃子。”
石吉祥對著一旁的高安問道。
此時,這兩名韃子騎兵還不知道他倆已經進入火繩槍的射擊距離,因為,一面紅色的小旗幟正插在這兩名韃子騎兵的附近,而這支紅色的小旗幟,正代表著100米的距離,另外一支藍色小旗幟,則插在200米的位置。
火繩槍的最大射擊距離在100米-200米之間,因此,為了能讓火繩槍的威力最大化,楊三生就采用了這種事先標記好距離的方法。
這種方法在古代很常見,古時候,兩軍交戰時,雙方大軍布陣時,就會有一名弓箭手率先射出一箭,然后根據這一箭的距離判斷弓箭手的最佳射擊距離,方便敵軍沖鋒時,弓箭手齊射。
當然,此法只適用于防守,主動進攻就只能依靠指揮官的臨場發揮了。
“那兩個韃子似乎想要交涉?你不想知道這些韃子要說什么嗎?”
高安沒有同意石吉祥的意見。
正在此時,被扣押在高安和石吉祥軍陣中的那個年輕公子聽到韃子的話聲,嘴里‘嗚嗚嗚’的叫著,并站起身來。
“蹲下去!”
同時,看守這些俘虜的士兵看見有人突然起身,頓時舉槍瞄準,并大喊道。
而那個年輕公子并沒有照做,嘴里依然發出‘嗚嗚嗚’的聲音。
“快去向將軍匯報此事。”
其中一名看守的士兵也發現情況不對勁,這人之前都很老實,現在韃子來了,就突然變了一副模樣。
很快石吉祥和高安就得到了消息,高安讓石吉祥守在這里,他去看看那個商人到底是個什么情況。
………………………………
等到高安過來時,那個年輕的公子已經被士兵單獨押了出來,要不是此刻他嘴里正塞著布條,怕是早就罵出來了。
“把他嘴里的布條拿出來。”
高安的話音落下,一名士兵就把年輕公子嘴里的布條給拿了出來。
“呸呸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