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多謝勞薩將軍!”
金慶征得到勞薩的答復,回到大軍陣前,下達了攻城了命令。
隨著金慶征的一聲令下,一輛輛攻城器械最先出發,向著釜山城穩步前進。
最前排的攻城器械叫做鉤撞車,用來撞擊城門的器械,其后就是幾十輛‘火車’,這所謂的‘火車’,就是裝載了燃燒油脂火盆的手推車,用來燒毀城門之用。
再后面,則是上百輛轒辒車,這種車上方安裝了一個三角型的屋頂,屋頂蒙上牛皮,涂上水泥漿用來防火,屋頂下面則躲藏了十余名士兵,士兵利用轒辒車來到城墻下方,可破壞城墻底部,也可以向城頭上的守軍射擊。
而大軍的最后,則是幾十輛呂公車,這呂公車高達五六米,比城墻還高,分為四層,每層都站滿了弓箭手,一旦呂公車上的弓箭手壓制住了城墻上的守軍,就可以讓呂公車直接靠在城墻上,城下的士兵則可以從呂公車上的樓梯直接沖上城墻上。
剩下的就是裝備了數千云梯的朝鮮士卒,混在轒辒車和呂公車之間。
………………………………
看著敵軍打造了如此多的攻城器械,其中還有那比城墻還高的呂公車時,松前公廣有一瞬間慌了神。
好在朝鮮人圍困的時間不夠長,并沒有打造投石車,否則,松前藩面臨的壓力更大。
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環境以及戰斗方式,導致松前藩麾下的士卒根本沒有在軍中裝備盾牌,而那呂公車上站滿了弓箭手,只要車子靠近城墻,就能對城墻上的守軍造成巨大的壓力。
哪怕城墻上裝備了抵御箭矢的擋板,但使用擋板抵擋箭矢時,可就無法顧及到城下那些利用云梯攀登城墻的士兵了。
“命令所有鐵炮隊立刻登上城墻!”
此刻,松前公廣也顧不得保留實力,要是讓那幾十輛呂公車把城墻上的守軍壓制住,讓城下的士兵順利登上城墻,僅憑這不到兩萬人的守軍,如何抵擋得住。
………………………………
與此同時,一名身穿松前藩服飾,身高卻比旁邊的士兵高一個頭的年輕男子,也站在城墻上,觀察著城外的朝鮮軍隊。
此人名叫張二娃,曾被韃子擄掠到遼東,是楊三生第一次前往遼東時,從韃子手中救下的百姓,同時,這批百姓也全都安置在濟州島。
張二娃是馮保派來釜山港的觀察員隊長,觀察員總共有十人,這十人常駐在釜山港碼頭附近,同時碼頭中也停泊著一艘小型快船,專門用來與馮保聯絡。
朝鮮大軍攻城,松前藩拼死抵抗,這種場面,作為一名觀察員,張二娃怎能錯過。
“看來這些朝鮮人從韃子那里學到了不少好東西。”
張二娃看著城外有序進攻的朝鮮大軍,喃喃道。
不說張二娃有了解朝鮮人,但這些年他跟隨馮保幾乎把整個朝鮮沿岸都虐了一個遍,從來沒看到過有如此軍容的朝鮮軍隊。
今年初朝鮮投降韃子后,短短半年時間,朝鮮軍隊的變化就這么顯著,顯然是韃子在背后提供幫忙。
………………………………
張二娃的猜測不錯,那些攻城器械和進攻順序,全都是瓜爾佳·勞薩的功勞,是他根據以往皇太極進攻大明城市的經驗,安排那些朝鮮人制作的攻城器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