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多鐸此番沒有攻下釜山港,但也算是完成了皇太極交代的任務,削弱朝鮮的兵力,同時,朝鮮潰兵攻擊他們,以及金自點的臨陣脫逃,都是皇太極可以趁機向朝鮮發難的借口,無論怎樣,此次都是朝鮮吃虧,至于大清,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損失,僅僅只是丟了點面子而已。
……………………………………
張二娃看著韃子大軍緩緩離去,知道此次釜山港守住了,朝鮮大軍崩潰,潰兵與韃子交戰,短時間內,釜山港安全了,隨即命人前去巨濟島匯報此消息。
但他并沒有立刻率兵撤離城墻,而是繼續待在城墻上,小心駛得萬年船,萬一韃子去而復返,到時候,可沒時間讓他們再把火炮給運到城墻上。
……………………………………
1638年三月初。
三十六艘船只抵達蝦夷島風之城(稚內)。
風之城經過江道齊的大力發展,以及后來從東番島派遣來的官員帶領下,已經成為一座擁有四萬余人口的城市,靠近風之城的兩座島嶼,禮文島和利尻島也都一同收入囊中。
風之城相較于蝦夷島上的其他大城市的人口稍有不足,但總體上來說,風之城算是蝦夷島上發展的最快、最好的城市之一了。
“江將軍,這是少將軍簽署的文件,還請您過目。”
風之城港口,一名三十歲左右,身強力壯的男子手中拿著一份文件,對著江道齊恭敬的說道。
早在前幾日,江道齊就收到了消息,這三十六艘船只與運送最后一批百姓的船隊一同經過御倭城。
由于在御倭城定居的百姓(松前町)加上駐扎的數千軍隊,已經超過三萬人,并不能接納多余的百姓,因此,這些船只先是前往北斗市,然后再前往小樽城,才把船上的百姓盡數接下船,最后通過陸路把這些百姓分散安置在蝦夷島的各地定居。
江道齊接過文件,仔細看了上面的內容,確認上面有將軍印以及楊三生的簽字后,這才開口問道:“不知王野兄弟打算何時出發。”
“敢問江將軍,庫頁島沿海的冰塊融化了嗎?”
王野并未回答這個問題,而是開口問道。
王野是北洋會社的中級社員,是這支五百人捕奴隊的負責人,同時也需要選擇一處北洋會社在庫頁島的適合定居點,為今后北洋會社開拓庫頁島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
“根據昨日返回的船只匯報,庫頁島四周的冰塊已經開始緩緩融化,只要小心一些,船只還是可以航行的,不過,船只要是遭到浮冰撞擊,我軍在庫頁島并沒有據點,恐怕無法對破損的船只及時維修。”
江道齊如實回答道。
由于楊三生對庫頁島的安排,導致江道齊并沒有派兵去庫頁島修筑據點。
“既然如此,那在下等人就在風之城休整幾日。”
王野沒有著急,他此行是要來庫頁島建造一個合格的據點,并且還需要在沒有太多幫助的情況下完成,所以,此行的船只以及其他重要物品,都不能輕易遭到損壞。
……………………………………
朝鮮,漢城。
當李倧得知六萬大軍全軍覆沒,金自點臨陣脫逃,并且潰兵還對多鐸統帥的滿洲大軍發動進攻,造成數百滿洲人戰死時,整個人直接眼前一黑,口吐鮮血,昏倒在自己的寢宮內,多虧宮內的御醫及時醫治,否則,李倧很可能當場去世。
只是,蘇醒過來的李倧并沒有得到多鐸的同情,多鐸早就派人把此事稟告皇太極,在皇太極的軍事威脅之下,李倧被迫割讓義州城給大清,以此作為朝鮮軍隊攻擊大清軍隊的賠償。
義州為朝鮮西北重鎮,以石為城墻,西北臨鴨綠江,起源于遼國的保州,曾經是阻擋韃子南下的重鎮之一。
至此,義州丟失,朝鮮完全失去抵抗大清鐵蹄南下的能力。
同時,雙方也很有默契的沒有再次談論霸占釜山港的倭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