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楊三生此時可不是在頭疼該給菲律賓的城市改什么名字,而是頭疼,應該如何處理眼前這份資料中所講述的內容。
因為,這些資料是英國人送來的,當初楊三生送走西班牙人的總督科奎拉后,又通知英國人把這些西班牙人的船只給劫了,這不,英國人不僅把西班牙人的船只給成功截獲,還送給他一份大禮。
“三宣六慰?東吁王朝?”
楊三生喃喃道。
這份由英國人送來的資料,正是關于東吁王朝的資料。
……………………………………………………
明朝時期所謂的三宣六慰,指的是:云南三個宣撫司:南甸、干崖、隴川。
云南六個宣慰司:孟養、車里、木邦、緬甸、老撾、八百大甸。
這九個地方,合稱為‘三宣六慰’。
這三宣六慰是在明洪武年設立的,也就是從說,從老朱家第一代人,朱元璋開始,緬甸、老撾等地就是漢人的地盤,只不過,當時明朝實行的是羈縻政策,只在云南腹地設立府、州、縣,并派官員管理和駐軍,而孟養、車里、木邦、緬甸、老撾、八百大甸等地,則由當吐司實行世襲統治,朝廷不駐軍,不派官。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明朝嘉靖時期,緬族建立的東吁王朝崛起,三宣六慰就遭到了東吁王朝的不斷蠶食和侵吞。(東吁王朝,中國史籍稱其為冬烏、東胡、底兀剌,嘉靖、萬歷年間又譯作洞烏、洞吾、洞武、蠻東)
直到萬歷年間,東吁王朝的入侵越來越過分,三宣六慰開始派人向明朝求援,隨后,明朝與東吁王朝經歷了二十四的戰爭,致使處在前線的整個云南省民不聊生。
而戰死于朝鮮露梁海戰的鄧子龍將軍,在此之前,也是在云南長期與東吁王朝作戰。
萬歷十八年(1590年),寧夏發生哱拜叛亂、萬歷二十年(1592年),豐成秀吉發兵進攻朝鮮,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土司楊應龍叛亂。
這三次出征統稱為,萬歷三大征。
萬歷三大征,耗空了明朝的家底,更是為明朝滅亡埋下了伏筆。
因此,當時的明朝面對哱拜叛亂和朝鮮戰爭,再無余力繼續對云南的東吁王朝用兵,轉而采取了戰略收縮的策略,開始修筑城墻。
自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開始,在云南巡撫陳用賓的主持下,明朝沿著南甸、干崖以及隴川三個宣撫司的邊界,依托山勢天險,修建了神護關、萬初關、巨石關、銅壁關、鐵壁關、虎踞關、漢龍關、天馬關等八座關隘。
這八座關隘的建成,已經預示著明朝在西南的實際統治范圍,被劃在八關之內的三個宣撫司被視為大明國土。
而被劃分在關外的六個宣慰司,孟養、車里、木邦、緬甸、老撾、八百大甸,則成了化外之地。
……………………………………………………
如今,孟養、車里、木邦、緬甸、老撾、八百大甸,這六個明朝曾經的宣慰司早已成為東吁王朝的地盤,并且早在1627年,英國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在東吁王朝設立了分公司。
而讓楊三生頭疼的則是,西班牙總督,科奎拉懇求荷蘭人主動牽線搭橋,鼓動東吁王朝與后黎朝鄭氏聯合,圖謀后黎朝阮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