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嵐聞言,隨之一愣,他們明明就是打著李琿的旗號行事,為何這個阿部忠秋卻直言他是明軍。
但張嵐也并沒有因為聽了這些話而慌了神,隨即回答道:“阿部老中此言差矣,我乃朝鮮將軍,并不是阿部老中口中的明軍。”
“哈哈哈哈。”
阿部忠秋突然大笑幾聲,隨即說道:“將軍真是幽默,朝鮮人要是有這般實力,當初我國入侵朝鮮時,也輪不到貴國出兵援助,不是嗎?”
“哼!我家將軍說了,我們是朝鮮人,你哪來這么多的廢話!”
一旁的田正聞言,上前怒斥阿部忠秋。
阿部忠秋看著眼前說話的這個年輕人,覺得有些眼熟,但并未放在心上,畢竟伊豆群島本就是日本流放犯人的地方,出現一些臉熟之人很正常,只是,眼前之人明顯是日本人,居然能混到明人身邊為官,想來是有些能力的。
“今日吾到此,并非是要與將軍做口舌之爭,不知貴軍的目的是什么,只要貴軍解除封鎖東京灣和九州島,我國愿意付出任何代價。”
阿部忠秋沒有理會田正,既然田正這個日本人都能在明軍軍中混得不錯,那就說明,明軍對日本的態度并不是不死不休。
“任何代價嗎?”
張嵐聞言,喃喃自語著。
張嵐得到的命令是封鎖東京灣,嚴禁任何船只離開東京灣,因此,對于和倭國和談一事,他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
不過,馮保在離開前曾言,副都督目前對倭國的態度并非是消滅,而是需要從倭國手中獲取大量的錢財。
眼下,因為濟州島與倭國交戰,致使雙方的貿易斷絕,因此,副都督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恢復貿易。
所以,張嵐才會接見阿部忠秋,而不是直接把對方送到海里去喂魚。
“此事本將無法做主,不過本將可以派人回去稟告此事。”
張嵐回復道。
“感謝將軍。”
阿部忠秋鞠躬感謝。
雖然此次沒能得到確切的答復,但從眼前這明軍主將的態度上來看,明軍確實沒有與日本死戰到底的意思,這樣一來,只要雙方能和談,那就一切好商量。
……………………………………………………
1640年,三月中旬,小呂宋港。
一封來自馮保的信件正放在楊三生的桌子上,信中的內容很簡單,只有四個字,倭國求和。
看到這四個字,楊三生心情大好,因為倭國求和,意味著他可以再次恢復對日本的貿易。
只是,現在還不是同意倭國求和的時機,因為根據九州島的情況,目前九州島上還有一些殘余的倭國藩鎮還在抵抗,九州島尚未完全落到平戶藩、唐津藩以及天草四郎的手中。
因此,楊三生還需要拖延一下時間,等到九州島完全陷落后,他才會答復倭國和談的請求。
不過,拖延歸拖延,如何恢復他與倭國的貿易,這就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隨即,楊三生想到了宋朝的澶淵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