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先滅后黎朝
與此同時,阮福瀕也在麾下幕僚的建議下,向著廣義逃亡。
原本阮福瀕是想先前往沱?或是會安,召集這兩城的軍隊和水師,一同南下前往歸仁,畢竟阮家在陸地上的實力本就不強,要不是依靠海軍,根本不是北方鄭氏的對手,更何況是明軍了,所以阮福瀕才需要召集這兩城中的海軍。
“國主,明軍突然對我軍動手,其野心昭然若揭,國主應該明白,這些年,明軍艦隊的厲害,因此,我軍在沿海的重鎮,必然會同時遭到明軍的進攻,若是國主前往這些城鎮,肯定會被明軍困住。
我國的艦隊并不是明軍艦隊的對手,一旦國主在沱?或是會安等地被圍困,我軍艦隊又無法突圍時,那國主幾代人的努力,可就全成了他人的果實了。”
聽完這些話,阮福瀕的臉色鐵青,不知是因為連夜逃跑所致還是被明軍的突然襲擊給氣的,只見他緩緩開口道:“可就算去了廣義,我軍又該當何為,此處乃是沿海內陸重鎮,為何不直接前往嘉定或是昆嵩,至少這兩處距離較遠,短時間內,明軍肯定打不過來。”
幕僚聞言,隨即便詳細的解釋了一遍緣由。
……………………………………………………
隨著明軍的突襲,再加上明軍的強大艦隊,因此,阮氏治下的四座港口重鎮必然是不能去的,除非他們的艦隊可以擊敗明軍的艦隊,不過這是不現實的,明軍的艦隊連荷蘭人都不是對手,他們又怎么能擊敗明軍的艦隊呢。
因此,港口城市不能去,那就只能去內陸城市了。
如今,阮氏治下的內陸重鎮有四座,廣義、嘉定(今胡志明市周邊)、乂安和昆嵩。
廣義,位于阮氏中部高原與海岸間的內陸樞紐,擁有農業基地,種植稻作與甘蔗,支撐阮氏的軍糧供應,且擁有軍事屯田和長壘,以及軍民混合據點,安全系數極高。
嘉定,位于湄公河三角洲開發核心,內陸水道樞紐,但此地有大量華人移民(明鄉人)開墾三角洲,建立水稻種植區,同時此地也是防范高棉(柬埔寨)勢力反撲,控制水網交通之用,乃是一處險地。
乂安,位于南北分界帶上的內陸要沖,乃是鄭氏與阮氏長期爭奪的目標,且控制此城便能控制藍江流域糧倉,此處比嘉定還要危險。
昆嵩,位于中部高原內陸,乃是土著巴拿族聚居地,阮氏通過此地與老撾、柬埔寨進行森林特產(樹脂、獸皮)交易,由于此地核心力量乃是巴拿族,因此并不適合前往。
所以,根據以上的情況,阮福瀕唯一能去的地方只剩下廣義。
聽完幕僚的解釋,阮福瀕無奈的嘆了口氣,若是不去廣義,相當于就是放棄了阮氏數代人的基業,若是去了廣義,至少還有一線生機,可以依靠廣義來抵擋明軍的進攻,并把希望寄托在北方的鄭氏以及其他東南亞國家身上,他相信鄭氏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不會看不出來明軍的企圖和野心,若是他阮氏徹底被明軍消滅,那其余人距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
半月后,也就是1649年六月中旬,明軍突然進攻阮氏,并將阮氏的四座沿海重鎮全部占領的消息傳開,在整個東南亞諸國的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特別是北方的鄭氏家主,鄭梉(在位1623–1657年)在得知此消息后,如坐針氈,接連幾天都在與東吁王朝的使者會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