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9年七月初,在穩定了東南亞四國的局勢后,洪承疇開始指揮大軍對阮氏的內陸地盤展開進攻。
此番洪承疇采取的進攻策略乃是先易后難,在洪承疇派遣使者穩定四國局勢的時候,阮福瀕也在此期間,大量召集還忠于他的軍隊和百姓前往廣義。
在阮福瀕及其麾下的幕僚看來,他們現如今處于絕對的劣勢,要是還把本就不多的兵力分散到其他各處,必然會被明軍輕而易舉的逐個擊破,倒不如把全國僅剩的兵力全部集中在一起,尚有阻擋明軍的可能性。
因此,在探查到了阮福瀕的行動后,洪承疇立刻派兵前去占領那些兵少的城鎮,等到阮氏只剩下廣義這一座孤城后,再指揮大軍對廣義進行合圍。
就這樣,僅僅過去不到半月時間,阮氏的地盤便盡數被明軍占領,只留下廣義孤零零的佇立在地圖之上。
不過,如今的廣義城中,阮福瀕至少聚集了八萬大軍,已然做好了殊死一搏的準備,只是,其中只有兩千余士卒使用的是火槍,其余士卒皆使用的是冷兵器,且大多還是臨時征召的普通百姓,基本上沒有太多的戰斗力,但用來守城還是勉強可以。
可如今的戰爭模式已然改變,阮福瀕想利用曾經阻擋北方鄭氏的手段來阻擋洪承疇麾下的大軍,可謂是打錯了算盤。
畢竟北方的鄭氏軍隊火器落后,面對阮氏修建的高聳城墻,鄭氏軍隊只能望而生嘆,可洪承疇卻擁有上千門的火炮,根本就不懼攻城。
要說洪承疇最擔心什么,那必然是阮氏利用空間換取時間的做法,若是阮氏掌控的內陸城市全都頑抗到底,洪承疇想要徹底拿下整個阮氏的地盤,恐怕還需要不少時間。
但阮福瀕卻反其道而行之,把全國的兵力集中在一起,這就給了洪承疇一舉殲滅阮氏主力的機會,只要他能率軍攻破廣義城,就能畢其功于一役,徹底滅亡阮氏政權。
……………………………………………………
三日后,清晨,洪承疇指揮六萬五千大軍兵臨廣義城下,并在距離廣義城五里外的空地上結陣,打算今日便攻城。
此刻,阮福瀕親臨城墻,手中拿著望遠鏡,緊張的看著城外的敵軍大陣。
原本廣義周邊還有不少長壘可供阮氏軍隊防守,但在得知廣義最外圍的長壘被明軍的火炮兩次齊射攻破后,阮福瀕便急忙把所有駐守在長壘之中的守軍撤了回來,這也就導致明軍可以長驅直入,直接逼近廣義城。
城外,洪承疇也沒有閑著,命令王泰率領騎兵圍繞這廣義城探查一下情況,同時洪承疇也舉起手中的望遠鏡,查看前方城墻的防御守軍情況。
隨著楊三生麾下的技術性人才越來越多,如今,洪承疇手中使用的望遠鏡,經過改良,已經可以放大五十倍,比前些年使用的只能放大二十倍的望遠鏡好太多。
很快,洪承疇便在敵軍的城墻上,看到了一個被眾多人跟隨,且穿著華麗之人,此人的穿著不同于守城的士卒,也不同于武將或官員,并且此人手中還拿著望遠鏡在看向他們這邊。
顯然,拿著望遠鏡的這人必然是阮氏家主,阮福瀕。
隨即,洪承疇喚來了炮兵指揮官,指著城墻上的阮福瀕說道:“朱將軍,若是等會開戰,城墻上的那人還不離去,不知可否集中火炮,率先炮擊此人所在的位置。”
朱明聞言,順著洪承疇指的方向,舉起望遠鏡看去,凝聲道:“請都督放心,我軍火炮射程遠,且擁有炮兵標尺,火炮的精準度很高,只要此人一直待在城墻上,那就躲不掉我軍火炮發射的炮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