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和楊士奇回去忙完自己的事情,沒過多久,他們就回到朱雄英在科技部的辦公室,等待朱雄英回來。
這樣,他們就能提前知道,大明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不是真的可以實施了。
在進屋之前,朱雄英,將他們的議論聽在耳中。
“楊兄,你說陛下會不會答應?”
解縉說道:“這件事情牽扯很大,雖然是大明的國企出資,但是,這畢竟是在大興土木。”
“想要說服陛下,恐怕還得費一番口舌。”
“殿下向來能言善辯。”
楊士奇也不多說話,他就是這樣的性子。
“如果這件事成了,對我大明百姓來說,絕對是一件幸事!”
解縉嘆了口氣說道:“什么時候,老百姓也能住得起這么漂亮的房子了?”
“就算是最窮的人,買不起這樣的房子,也可以去工廠、建筑工地工作。”
“這樣的話,收入也能提高不少。”
解縉,楊士奇,都是出自大明希望小學的學生。
朱雄英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他們都看得清清楚楚。
因此,解縉、楊士奇都知道這是很了不起的事!
這對大明的百姓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兩人還沒說完,朱雄英已經推門而入。
看到朱雄英,解縉和楊士奇的臉色都緊張起來。
朱雄英還沒有開口,脾氣火爆的解縉已經先一步問道:
“殿下,皇上答應了?”
“你猜猜?”
朱雄英似笑非笑的看著解縉。
“答應了?”
朱雄英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解縉一聽,頓時大喜。
以前的鐵路,只有幾條。
現代都市的建設,無非就是兩處,一個是應天城,一個是廉州。
水泥路修了很多,但是僅僅這樣是遠遠不夠的。
只有把整個大明的基礎設施都建好,經濟才能真正的起飛。
“不過,還是要一步一步來。”
朱雄英道:“首先,我們會在每一個布政司之中,挑選出一座有代表性的府城來建設。”
“如果出現問題,就必須對計劃進行調整。”
“要是可以的話,我們會大力宣傳的。”
雖然沒有將所有的權力交給朱雄英,但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結果了。
對于朱雄英而言,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
朱雄英一邊說著,一邊從懷中掏出圣旨。
“你要做什么,就帶著它,沒人敢攔你。”
朱雄英不咸不淡的說著。
“多謝殿下!”
楊士奇接過圣旨,又問:“那什么時候把水泥和鋼材的配方公布出去?讓能人來開廠?”
“快了。”
朱雄英想了想,又道:“不過,在這之前,還是要先讓大明的報紙給打個預防針才行。”
“等大家都知道咱們要搞基建的時候,咱們再把這個配方推廣開來。”
“不過,想要將消息傳出去,還是需要一些手段的。”
“大明報上,要多了一個版面。”
“名字叫科學!”
“我們不僅要將配方拿出來,還要用報紙來教育百姓!”
解縉忍不住兩眼放光。
這個主意不錯!
用得好的話,就能消除百姓的愚昧,讓他們掌握更多關于科學的知識。
甚至,他還可以將一些科學知識,編成故事,讓所有人都知道!
朱雄英見解縉有了興趣,立即說道:“解縉,這件事你去辦吧。”
“是!”
解縉笑的合不攏嘴。
他最喜歡的,就是有挑戰性的事情。
這是實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