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朱雄英的科學院,而是整個大明的科學院。
誰知朱元璋卻皺眉道:“允熥不是已經被封為大明科學家了嗎?”
“怎么還需要一位首席科學家?這不是多余嗎?”
“再說了,你大明科技部本來就是搞科研的,為什么要成立一個新的科學院?”
“其中可有什么奧妙?”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這就是改個名號,沒什么實質上的差別。
停頓了一下,朱雄英說道:“大明的科學家,的確是科學家。”
“但首席科學家,卻是所有科學家中最有權勢的一個。”
“以前,我們大明能被稱為科學家的,只有允熥一人。”
“不過,這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學業有成,甚至有了獨立動手的能力,成為了真正的科學家。”
“如果給云熥加個首席的名,給這些學生掛個科學家的頭銜,也能讓他們更有動力。”
“從現在開始,我們要自己出錢培養大明的科學家!”
朱元璋對此并無異議。
畢竟,錢都是朱雄英出的,不用朝廷出錢,這對他來說,已經是天大的好事了!
“這倒是個好主意。”
朱元璋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說道:“就像當官一樣,把科學家分成三六九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朱雄英一看有戲,頓時來了精神。
“至于科學院,它和我們的科技部也是不同的。”
朱雄英接著說道:“科學院是專門從事科研的。”
“至于科技部,則是要對所有與科學有關的事物進行統籌管理。”
“我打算把科學院分成幾個部門,如果繼續留在科技部的話,可能會有些麻煩。”
“像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天文、地理這些,都是科技部的人管不過來的。”
正因為如此,朱雄英才有了將科研部門拆分出科技部的想法。
大明科技部的人并不多,除了少數幾個學生外。
這些學生都不是很出色,只負責日常工作。
朱元璋認真地聽著朱雄英的話。
從朱雄英的話里,他聽出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你說的生命科學,是不是跟你以前說過的那個醫學一樣?”
朱元璋一副求知若渴的模樣,問了一句。
“對!”
朱雄英笑了笑,繼續說道:“醫學其實是生命科學的一種分支。”
“如果能將醫術推廣開來,大明的平均壽命將會達到古稀之年。”
“到時候,大明的人口將會爆炸增長!”
朱元璋心中一動。
從古至今,歷代王朝都是如何增加人口的?
減免賦稅,鼓勵生育。
就這兩種方法用了上千年。
但如果這是真的,那大明人居然大部分都能活到七十多歲!
“好!”
朱元璋拍案而起,大聲道:“只要對大明有利,咱都支持!”
“大明科學院,一定要盡快建立起來。”
還有,你說的那個醫學院,也要盡快建立起來。”
在朱元璋看來,這醫學院要是能早一點建立起來,或許還能給自己治病。
朱元璋對朱雄英拿出的東西深信不疑。
從那土豆玉米紅薯開始,朱元璋就對朱雄英的話深信不疑。
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信任,以至于朱元璋自己也沒發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