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編制!”
朱雄英點了點頭,說道:“這是一種類似于官職的崗位。”
“拿著朝廷的俸祿,為朝廷做事。”
“他們的身份,就像是官員一樣。”
“這樣一來,大明的學子們,就不會想著去讀詩書,而是會去大明希望小學讀科學了。”
“去讀詩書,要考科舉,才能做官。”
“而讀科學,就能做各種各樣的工作。”
“最高就是大明的首席科學家,最差的也是常州港的一艘船的維修工。”
“這是一種職業的階梯體系!”
這是朱雄英對大明教育制度的構想。
大明的百姓們,從學前教育就接受科學的教育,接下來就是入門階段了。
升學考試結束后,學生們將會被分配到各地的最好的學府之中。
他們中的佼佼者,會被送到應天城的大明希望小學學習。
然后,在應天城的大明希望小學里,挑選出最優秀的學生,擔任助理研究員。
即便是進入了大明科學院,這些學生們也有自己的目標。
和大明的官職之分差不多。
大明的學子們,要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如今的朱雄英,也不過是二十出頭,再過幾十年,才會歸西。
他相信,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大明的教育體系,一定會非常完善的!
所以,在大明,他必須要建立起一套教育制度。
這套制度一旦建立起來,那么大明在科技革新上,將領先西方數百年!
是的,數百年!
朱雄英的計劃,解縉、楊士奇都認真地聽著。
聽完,兩個人都喘著粗氣。
他們都是大明希望小學的學生,雖然年紀不大,卻也有一定的見識。
他們走出校門,自然也明白了科學普及的重要性。
卻沒想到,世間竟有如此手段!
如果朱雄英說的是真的,那大明的學子們,一定會對科學無比的熱愛。
“殿下,這個法子要是用了,大明一定會繁榮昌盛的。”
解縉一字一句的道:“此乃大明萬世永昌之良策!”
對于朱雄英的辦法,解縉沒有絲毫的懷疑。
“是啊,這幾年在殿下的帶領下,我們大明從最開始的水泥,發明了很多。”
“后來,一系列的發明,給我們大明帶來了不少的機遇。”
“現在的大明,日子過得比十年前好了不少。”
解縉、楊士奇這兩個受過新式教育的人,自然不會有什么意見,他們很支持科學!
科學即正義!
“另外,我還要提醒你一句。”
朱雄英苦澀一笑,說道:“皇上,也就是國庫,實在是拿不出錢來。”
“所以,這筆錢,我們要從大明國企那里拿。”
這是個很大的開銷。
加強教育制度建設。
想要養活這么多科學家,還要要解決他們的家屬問題。
“可行!”
楊士奇考慮了一下,當即說道:“對這些科研人員,我們可以在很多方面進行獎勵。”
“比如,我們大明國企,可以為他們修建一座特殊的住宅區。”
“另外,他們的子女也能進入應天城的學校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