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還是楊士奇?
“毛驤,你去將解縉、楊士奇叫來。”
朱雄英應了一聲,然后說道:“我給他們安排點事。”
“是!”
毛驤走后不久,就帶著解縉、楊士奇來了。
現在正是早朝的時候。
毛驤直接去了一趟皇宮,將那兩個人給攔了下來,然后帶著他們來到科技部部。
“臣,楊士奇,解縉,見過殿下!”
朱雄英點了點頭,道:“不必多禮,坐。”
“謝殿下。”
解縉、楊士奇兩個人坐到了朱雄英的對面。
“不知殿下召我二人前來,所為何事?”
解縉第一個問了出來。
“今天找你們過來,就是有點事情要做。”
朱雄英笑道:“前些日子,朝鮮國不是被我們拿下了么?”
“我向李成桂保證,不出五年,就能讓那里的老百姓,過上大明的生活。”
“不知二位可有什么打算?”
這對他們來說,這也是一種考驗。
作為科技部的一把手,必須要有一個長遠的目標。
在很多事情上,沒有遠見是很難做出決定的。
這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失誤。
“殿下不是已經在做了么?”
解縉笑了笑,回答道:“陛下讓我將開放貿易的消息加上去。”
“估計是想要以商貿拉動經濟吧。”
“臣以為,殿下這一招,實在是高明。”
“用不了五年,本地人的生活,就能達到大明的平均水準了。”
這便是貿易的魅力所在。
通過貿易,增加生產要素的流通,才能使這個地方變得富裕。
貿易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楊士奇想了想,說道:“不過,如果只是做生意,那就是無源之水。”
“走不了多遠!”
“有錢人畢竟占少數,窮人占多數。”
“這一次,消息傳遍了整個大明,不少商人都意識到了這是一個機會。”
“我怕商人太多。”
朱雄英連連點頭,十分滿意。
隨后似笑非笑的問楊士奇:“那你有什么注意?”
解縉也回頭看了楊士奇一眼。
解縉臉上倒是沒有什么表情,只是淡淡的笑了笑。
不緊不慢。
一副謙讓的模樣。
楊士奇琢磨了一下,又道:“走大明的老路!”
“想要致富,必須先修路,路修好了,才能談發展。”
“具體說說。”
朱雄英用手指在桌子上有節奏地敲了敲,做了個繼續的手勢,讓楊士奇接著說。
“臣以為,朝鮮布政司,應該大力發展基建。”
楊士奇接著道:“水泥路必須要通到每一府。”
“用的不是大明各地的民工,而是本地的民工。”
“如果殿下想要讓百姓富裕起來,那就多給他們加點工錢。”
“還有就是鐵路的建設。”
“讓鐵路直達漢城。”
“除了修路,朝鮮布政司那邊也要修建水泥房子。”
“等建好了,就可以賣給有錢人了。”
“一開始的時候,價格稍微高一點,然后推出一些高檔小區,吸引有錢人。”
“當然,建設小區的費用,都是本地人出的。”
說到這里,楊士奇看著朱雄英,等著朱雄英的意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