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桌上,又是一陣沉默。
此時,楊士奇和解縉兩個人交換了一個眼色,然后一起向朱雄英開口道。
“殿下,這是我們要賣到海外去的書籍目錄。”
解縉看了看手中的書籍,對朱雄英說道:“我想了想,這是我們少數能拿到市場上去的東西!”
朱雄英接過了那本書,點了點頭。
書的封面上,有一行字。
“大明工業指導書!
這本書上,記載著大明決定對民間開放的一些技術指導。
這上面的內容,遠比大明報紙上的報道,更加的精彩。
技術也更深入了。
這樣一本指導書放出來,估計會有很多商家搶破頭。
如果歐洲那邊知道這件事,估計會打破頭也要搶著要回去。
可以說,憑借此書,歐洲將在十年內實現跨越式發展。
朱雄英并不擔心歐洲會成為大明的心腹大患。
因為朱雄英不會等那么久。
靖難之役一過,便是他動手的時候。
這樣一來,即使歐洲得到了這本書,也不可能發展的太過于強大。
因為歐洲根本沒有一些基本的產業。
更何況,他們的發展速度遠不如大明!
朱雄英翻開這本書,首先映入他眼簾的,是一種釀酒的方法。
這是大明科學院的成果。
目前還沒有量產。
朱雄英把它推廣到民間,就是為了讓商人們分一杯羹。
以前是和商人斗得不可開交,現在朱雄英卻要支持商人了。
當然,這其中也有他的道理。
當時的大明,迫切地需要大量的黃金和白銀,而商人們又是最難對付的。
所以就針對那些富商。
可現在不同了,大明想要快速發展,還是要靠百姓。
當然,商人也不例外。
接著,朱雄英又翻到了自行車的組裝。
以前,只有國企才能生產自行車,而現在,他們可以把自行車的制造技術賣給商人了。
除此之外,就是瓷磚的圖紙,房子的設計圖。
各種大明科學院的研究成果,足有近二十項。
朱雄英看了一眼,點了點頭,說道:“沒問題。”
藍玉也看了過來。
尤其是在聽說朱雄英打算將這項技術推廣到民間之后,他的眼睛更是瞪得溜圓了。
這是為老百姓謀福利啊!
這是何等的勇氣?
“但是有一件事。”
朱雄英又補充了一句:“我們是要向這些商家收取一定的費用。”
“就叫做知識產權費。”
“另外,如果大明的百姓們,發明了什么新的東西,朝廷都可以出錢買!”
“這樣,朝廷就有了正當的理由去收錢了…”
知識本身就是一種商品。
想白吃白喝?
滾犢子!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自己發明東西出來,如果有用的話,我也可以出錢買。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再說了,朝廷也不缺錢!
這么做,同時也限制了一些商人的暴富。
“完美!”
楊士奇一臉的激動。
這也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