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也不例外。”
“不過,這件事情,還需要你派人盯著,確保他不會有任何的危險。”
毛驤頭如搗蒜,連忙道:“是是是,我這就去辦。”
“還有,通知禮部尚書鄭沂,三日后舉行登基大典。”
朱雄英接著道:“你把解縉,楊士奇都叫來,我們定個年號。”
年號是帝王的代號。
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代表皇帝的身份。
二是為了方便紀年。
比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年號就是洪武,今年是洪武三十一年。
當然,年號也可以繼續使用。
歷史上,也不是沒有這樣的皇帝。
就拿漢朝漢明帝來說,他的年號建武,就是光武帝的年號。
直到兩年后,他才改了自己的年號永平。
不過,朱雄英并不想用老朱的年號,而想用他自己的年號。
“屬下遵命!”
毛驤興奮不已。
如果朱元璋真的駕崩了,毛驤肯定不敢笑得這么開心。
但現在,他知道朱元璋還活著。
這樣一來,心里的悲痛似乎也不是很大了。
當然,毛驤陪伴朱雄英多年,縱然不是為了利益,哪怕感情,也愿朱雄英早日登上王位。
現在朱雄英叫他找人定年號,別提多高興了。
毛驤走后不久,朱雄英的辦公室里,解縉和楊士奇也來了。
這兩人都是一身麻衣,頭上綁著一條白布。
看得出來,他們也是剛參加過朱元璋葬禮的。
估計連換衣服的時間都沒有。
“臣解縉。”
“臣楊士奇。”
“拜見殿下。”
兩人向朱雄英恭敬行禮。
“免禮。”
朱雄英淡淡道:“國不可一日無君。”
“陛下已經駕崩,但大明仍要繼續前行。”
“我已經讓毛驤去告訴鄭沂,三日后就是登基大典的日子,我們得想個年號。”
朱雄英不見笑容,也不見愁眉不展。
他的心情,外人無從得知。
解縉和楊士奇見機行事,也只能順著朱雄英的意思去做了。
“殿下,你想要什么樣的年號?”
楊士奇第一個開口:“年號名稱不同,寓意也不一樣。”
“如無意外,年號是會被載入史冊的。”
“換句話來說,殿下希望后人叫你什么皇帝?”
楊士奇說的一點都沒錯。
這是事實。
對于這件事,大明的皇帝比誰都清楚。
比如后世就喜歡稱呼朱元璋為“洪武大帝”。
至于朱棣,都喜歡稱呼他為永樂大帝。
如果叫朱祁鎮,那就不同了,后人都會稱呼他為叫門天子!
當然,這只是一個特例。
“霸氣點的。”
朱雄英沉吟了一下道:“越有氣勢,就越好。”
“另外,等我登上皇位,就會繼續出兵,統一天下。”
“大家想想,起個好聽點的。”
說明要開戰,那就是給他們指明了方向。
有些帝王需要休養生息,有些帝王需要開拓疆土。
不同的年號代表不同的含義。
雖然以后還能改,但朱雄英現在還不想休養生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