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
朱雄英淡淡道。
聽到這兩個字,文官們的心都涼了半截。
意思是說,朱雄英將繼承朱元璋的遺志,繼續征伐四方。
一旦大明發動戰爭,武將的地位,肯定是要高于文官的。
武將們組成了一個小團體,由藍玉領導。
而藍玉,就是朱雄英的舅姥爺。
這對文官而言,是一種失衡的局面。
以鄭沂為首的文臣們,自然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他們都覺得,大明是時候休養生息了。
“嗯?禮部尚書,你可有異議?”
朱雄英看著鄭沂問道。
朱雄英說這話的時候,明顯是沖著鄭沂來的。
這也是為了緩解文官集團的壓力。
“殿下,我大明剛剛經歷了連番大戰,現在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
鄭沂無奈,只能硬抗。
“大明先攻下東瀛,再攻下滿者伯夷還有安南。”
“再征服草原和朝鮮國。”
“而且,還平定了云南的叛亂。
“這對于朝廷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臣以為,大明應該停止戰爭,以發展經濟和民生為重點。”
朱雄英對鄭沂的長篇大論一點興趣都沒有。
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朱雄英微微一笑。
“鄭愛卿,難道你是戶部尚書么?”
朱雄英笑道:“你又不是戶部尚書,大明每一次打仗,要耗費多少銀子,你又怎能清楚?”
“你又不是戶部尚書,又怎知大明一年的經濟增長是多少?”
“臣不知。”
鄭沂鞠了一躬,說道:“不過臣知道,戰爭是要花錢的。”
“如果把錢花在別處,效果可能會更好,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鄭沂并不傻。
事實上,他也知道,戰爭并不是沒有好處的。
大明在這場戰爭中所獲得的好處,遠遠超過了付出。
但是,大明真的無法再戰了。
再這樣打下去,文官集團根本就活不下去了。
武將們得到了重用,文官們的職位,還要分給大明希望小學的學子們。
在這種情況下,文官們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鄭沂作為文官集團的頭頭,自然要站出來說話。
就算是面對朱雄英這樣的混世魔王,他也要挺身而出。
“臣以為禮部尚書鄭大人所言極是。”
吏部尚書任亨泰接著道:“每一次出兵,都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就算是勝利了,人口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臣亦以為,此時大明應罷兵,鼓勵百姓生育。”
“等到所有的準備都做好了,我們才能繼續出兵。”
朱雄英最不喜歡文官的一點,就是他們睜眼說瞎話。
明明前幾次大戰,大明都賺得盆滿缽滿,可文官們卻說是勞民傷財。
要知道,之前的幾次大戰,幾乎都是由龍虎衛打下來的。
而龍虎衛更是以一己之力,橫掃四方。
并沒有動用太多的兵馬。
朱雄英發動的戰爭,除了大明海軍之外,很少動用朝廷的軍隊。
正因為如此,朱元璋才會同意朱雄英出兵。
但是,這些官員卻能扭曲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