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亨泰的目光看向身后的幾名吏部官員,這些人都是他的心腹。
吏部的人,沒有一個敢站出來的。
更不要說向朱雄英推薦任亨泰了。
朱雄英組建內閣,大家自然都想進去。
但是任亨泰卻沒有一個人推薦,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不過任亨泰卻沒有任何的辦法,只能忍氣吞聲。
這時候楊士奇上前一步,說道:“陛下,還有一個人可以進入內閣,正是楊溥,東勝州布政使!”
“這幾年,楊溥治理東勝州,倒也是個人才。”
“好!”
朱雄英不由分說地說道:“傳朕旨意,召回楊溥,領武閣大學士。”
文官們一聽,更是怒火中燒。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解縉,他進了內閣,任亨泰卻進不去。
遠在東勝州的楊溥,也被召入了內閣。
文武百官近在咫尺,卻是一個都進不去。
內閣六人中,有三人都是朱雄英的心腹。
在朱雄英上位之前,文武大臣對朱雄英都是十分忌憚的。
不過當時朱雄英被朱元璋壓了一頭,大臣們也就放心了許多。
但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
朱雄英,已經成了那個坐在龍椅上的男人。
這世上,真的只有他一家獨大。
這個時候,也不會有哪個不開眼的家伙,會主動推薦自己。
更別說推薦別人了。
先不說這個人情能不能討回來,恐怕就連自己的前途都要搭上了。
這個時候誰也不會為別人賣命。
在朝堂上更是這樣。
“既然諸位愛卿都無異議,那今日早朝便先散了!”
朱雄英看了一眼滿朝文武,淡淡道:“還有什么事,盡管上奏便是。”
“諫言之臣,朕從不為難。”
話是這么說,可朱雄英的語氣中,卻帶著一絲不屑。
可是誰也不敢啊!
他們對朱雄英并不熟悉,在沒有摸清朱雄英的脾氣之前,誰也不敢多說什么。
這樣做有利有弊。
好的一面是堵住了那些聒噪的大臣們的嘴,否則的話,他們每天都要向朱雄英告狀,為自己謀取利益。
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可能會有一些忠臣心懷大明,卻不敢說什么。
不過對此,朱雄英卻并不怎么在意。
如果他們真的是為了大明,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地進言。
再說了,有解縉跟楊士奇在,應該不會有什么問題的。
“無事退朝!”
太監一聲大喝,文武百官立刻退了出去。
只是,心中難免有些失望。
新皇登基,按理來說,肯定會有一些人得到提拔。
只是今日朱雄英首次上朝,并無任何官員從中獲利。
尤其是文官,更是一個都沒有得到提升。
而且,還損失了一個得力干將。
鄭沂,禮部尚書。
要知道,鄭沂可是他們這一方的中堅力量,是朱雄英親手拔下來的。
接下來的十天,朱雄英都沒有上過朝。
因為根本不需要。
事實上,現在還是前朝皇帝的守孝期,大明的很多事情,都很正常。
也就不會有太多的瑣事需要處理了。
這點小事,解縉和楊士奇都能處理得很好。
解縉、楊士奇遇到了大事,都交給朱雄英,由朱雄英定奪。
此時,奉天殿內,朱雄英端坐其中。
在他面前,放著一張巨大的世界地圖,而不是奏章。
世界地圖上,有很多地方都被標注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