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
朱雄英已經穿好了龍袍,朝著奉天殿行去。
待滿朝文武都站好,朱雄英也跟著進去了。
說起來,朱雄英還真是個特立獨行。
朱元璋也好,前朝也罷,早朝一般都是皇帝先入內的。
等到皇帝落座,滿朝文武才魚貫而入。
但朱雄英卻認為,這是皇上在等文武百官。
那必須是文武百官等他啊。
朱雄英等滿朝文武全部到齊后,才進了奉天殿。
坐下后,朱雄英率先開口。
“宋濂,上次朕跟你說,要將大明希望小學和國子監合并,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阻礙?”
朱雄英這句話,就是對文官集團的警告。
這件事情,是朕下的命令,誰敢阻攔?
在一開始的時候,肯定有人想要從中作梗。
但轉念一想,還是算了吧。
現在文官集團,已經變成了一團散沙。
朱元璋滅掉胡惟庸領導的文臣集團后,朱雄英又罷免了兩個文臣領袖。
現在文官集團更是群龍無首。
沒人帶頭,自然沒人站出來。
“陛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遇到什么阻礙。”
宋濂是個老謀深算的人。
“臣保證,如果有人阻攔,會立刻向陛下匯報。”
“讓陛下派人,將他繩之于法,不能讓大明的教育改革毀于一旦。”
文臣們聽了宋濂的話,氣的咬牙切齒。
不過,他們對宋濂,卻是發自內心的羨慕。
畢竟,宋濂跟了朱雄英這么久,現在也撈了不少好處。
在朝中,像宋濂這樣有話語權的人并不多。
“很好!”
朱雄英笑著點頭,又對楊士奇道:“楊士奇,你拿出朕當初設計的科舉取士之法來。”
“讓諸位愛卿看一看,哪里還有不足之處。”
“如果沒有,明天就昭告天下,改變大明的科舉制度。”
文武百官都是一頭霧水。
自從天武帝朱雄英登上帝位之后,他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最重要的是,這些改革,似乎都很受人歡迎。
這根本不是他們能夠抗衡的。
楊士奇已經想好了說辭。
“大明的希望小學和國子監,已經合并在一起了。”
“看來科舉制度,也該改革一下了。”
“陛下想要建立一個學習體系,分為小學、中學、大學。”
“等你大學畢業了,你就可以去大明各地的工廠上班。”
“也可以去當老師,教學生。”
“當然,大明科學院那邊,也是可以去繼續深造的。”
“只有大明科學院出來的學生,才有資格入朝為官。”
“而地方上的小官,至少也要大學畢業,才能任職。”
“如果大家都沒有異議的話,不如就按照這個辦法,昭告天下吧。”
如此一來,儒家想要獨霸天下的想法,就徹底破滅了。
將來的科舉,可不僅僅是儒家,涉及到的學科很多!
朱雄英的目光從文武百官的身上一一掃過。
以文官為主。
那些文臣,被朱雄英目光一掃,都是噤若寒蟬。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誰也不敢違抗朱雄英的命令,第一個帶頭的人,就會被革職。
看到這一幕,朱雄英心中一喜。
這都是朱元璋的功勞!
如果不是朱元璋借著胡惟庸案的機會,直接廢了宰相之位。
恐怕朱雄英還得與宰相周旋一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