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禮!”
朱雄英笑了笑,道:“這才剛回來,就有兩天的休息時間,怎么這么早就來了?”
“陛下,微臣已經等不及了。”
解縉立即抱怨道:“陛下這速度,太快了吧?”
“這一路走來,感覺就像是在看風景一樣!”
解縉的話也不是沒有道理。
他本來是隨軍出征的,沒想到卻被安排在后勤補給的地方。
根本就不是什么軍師。
在絕對武力面前,任何謀士都是狗屁。
難道朱棣就找不到一個好的謀士?姚廣孝不是很聰明嗎?
然而,在朝廷軍的洪流面前,卻是不堪一擊。
解縉之所以抱怨,是因為朝廷的軍隊推進得太快了。
他一到濟南府,鐵鉉就帶人去了黃河北岸。
很快,解縉就奉命去了真定府。
但解縉到真定府時,真定府已被拿下。
解縉來到真定府的時候,發現這里是一個空蕩蕩的城池。
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快恢復生產。
解縉到北平府去,又一次落空。
換句話說,解縉表面上是從軍,實際上卻是打掃戰場,做后勤工作。
這活可沒有在朝堂上爽!
一點挑戰性都沒有。
“你這是在抱怨我?”
朱雄英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臣不敢!”
解縉縮了縮脖子,打了個哆嗦。
“來,咱們聊聊,后面的事還多著呢。”
朱雄英搖頭一笑,道:“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穩住大明國內的局勢。”
“再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
“歐洲和南洋的經濟,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我們要繼續擴大外貿順差。”
“同時,也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火槍推廣到大明的軍隊中,讓大明的軍隊裝備上現代化的武器。”
“不過,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先在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解縉雖然累了,卻也不是吃素的。
不過他馬上就明白了朱雄英的意思。
“現在當務之急,就是北邊建設一事。”
解縉說道:“北方戰事已定,草原人也不再騷擾邊關。”
“我們應該派幾個文官去那里搞建設。”
解縉腦子轉的還真快。
原本北方的北平府和大寧府的官員,都投靠了朱棣和朱權。
現在這些位置正好空著。
除了這些,遼東一帶,歷來都是由武將掌管。
因為常年征戰的緣故,在那些地方,文官已經成了可有可無的存在。
現在戰爭結束了,也到了發展經濟的時候。
“臣附議!”
楊士奇在一旁憋了半天,剛想說什么,卻發現解縉已經把話說完了。
他有些不甘心。
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沉默。
“是的!”
朱雄英點了點頭,說道:“遼東是一片富饒之地,按理說人口應該更多才對。”
“甚至有可能成為我們大明的經濟支柱。”
“因為戰爭的緣故,他們一直沒有太大的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派文官去比較好。”
“這樣吧,通知群臣,讓他們明天來早朝!”
朱雄英登上皇位后,就成立了內閣。
只有解縉、楊士奇二位為首坐鎮,大部分的事情,都由他們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