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我們應該向民間推廣什么技術?”
朱雄英的聲音從旁邊傳了過來。
只有解縉和楊士奇,才能理解這些技術層面的東西。
“陛下,敢問陛下,我們何時才能開始西征?”
解縉說到點子上了。
他抓住了重點。
什么技術可以轉移到民間,關鍵是西征的時間。
這兩件事之間,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
一旦時間拖得太久,一些關鍵技術都要轉移到歐洲去了。
到時候,怕是會影響到大明的西征。
“西征,最快也要三五年。”
朱雄英沉思了一會道:“如果我們的工業化能夠讓我們的人口增長起來。”
“如果速度夠快,歐洲和南洋的其他國家,在三年內,就會出現大量的現金流失。”
“如果我們的動作再慢一些,最多五年,他們就會出手了。”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大明掌握著核心技術,不停地向國外傾銷。
而且都是實打實的好東西。
當他們的國家金銀儲備不夠用的時候,他們就會急。
一旦其他國家意識到不對勁,那么,就會有人站出來,帶領所有人一起對付大明。
那個時候,正是大明西征的時候。
三年、五年,已經是極限了。
所以,朱雄英才會迫不及待地想要慫恿朱棣造反,好解決大明的內部問題。
只有如此,才能讓后方穩定下來。
這些國家中,領頭的肯定是歐洲。
如果大明放出了太多的科技,讓他們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想要對付,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所以,到底要流出什么技術,才是最重要的。
“我也覺得,核心科技不能放開。”
楊士奇立刻說道:“不過咱們可以放開民生用品什么的。”
“就拿我們生產的白酒來說。”
“我們可以把這項技術傳授給普通人,哪怕歐洲人也學會了也無妨。”
“在戰斗中,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相反,如果他們喝醉了,我們就更容易對付了!”
“那我們就把高度白酒的技術推廣開來,然后再把民用技術推廣開來。”
朱雄英沉吟了一下,又道:“不過這件事,還是要解縉你親自出馬。”
“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大明的百姓們一個希望。”
這就是一種熱潮。
朱雄英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廷支持他們辦廠辦企業。
這種趨勢,一定要盡快形成。
“這件事,我會處理好的。”
解縉連忙抱拳說道:“臣一定會將這件事傳遍天下,讓天下人都為之振奮!”
“臣等告退。”
楊士奇他們給朱雄英見禮了。
“對了,讓大明科學院那邊盡快研究出烈性白酒。”
朱雄英又道:“他們應該已經研究出來了,只是還沒有普及而已。”
“明天公布釀酒方法。”
“然后拿著一些白酒在大街上叫賣。”
“咱們大明科學院那邊,就弄個白酒廠。”
對于朱雄英想要賺錢的態度,幾名心腹早已習慣了。
換做任何一個皇帝,都會對這種損人利己的行為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