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也有道理,現在還不能下結論。”
藍玉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陛下,我有一句話不知道該不該說。”
“有屁就放!”
朱雄英淡淡道。
藍玉頓時尷尬的笑了笑。
“這件事,暴露了大明的監管能力的問題。”
“這批貨差不多占出口貨的一半還多。”
“這都快半年了,居然還能這么安全地走私!”
“如果是武器呢?”
“如果我們大明的武器流到歐洲去,以歐洲的科技水平,恐怕也能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
“到時候,我們西征的難度,將會成倍的增加。”
很顯然,藍玉已經和朱柏討論過了歐洲的情況。
甚至還聊到了科技水平。
不過這次,藍玉說的一點都沒有錯。
監管問題是個大問題,大明仍有許多需要改革的領域。
而且如果是西征,那就必須壓制住歐洲的科學技術。
“這件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朱雄英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淡淡道:“現在的局勢,變幻莫測。”
“不管是對內還是對外。”
“情況很混亂,但我們必須認清方向。”
朱雄英很少看到藍玉如此鄭重其事地說出自己的見解。
所以,他也樂得多說幾句。
一般來說,藍玉在軍事上會有很亮眼的見解。
但是在政治上,藍玉就不行了。
否則,朱元璋也不會對他趕盡殺絕了。
“既然大明要西征,那就不能改了。”
朱雄英繼續道:“但我們也要盡可能的削弱對方的實力。
“然后再提升自己的實力。”
“想要削弱敵人的實力很簡單,只要控制住我們的科技,不讓他們偷走就行了。
“如此,便足矣。”
“但是,如果我們想要發展自己的實力,就必須要考慮到大明的實際情況。”
“先安定內部,才能應對外敵。”
“我們要做的,就是先穩住大明的局面,然后再去攻打西方。”
所以,朱雄英在靖難之戰結束后,就再也沒有對群臣提起過這件事。
時機未到。
大明境內,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盯著呢,都在等待著大明大軍出征,最好是遠征。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獲得更多的好處。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不把自己放在大明的立場上,而把自己擺在利益的立場上。
很多人都抱著這樣的想法。
如果朱雄英不先清理掉這些人,等到西征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大明又要大亂了。
那就太不劃算了。
藍玉聽了朱雄英的話,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大明境內,有些人的日子,怕是要不好過了。
朱雄英是個有錢有勢的皇帝,要什么有什么。
在這樣的情況下,竟然還有人選擇了動搖大明的根本。
朱雄英絕對不會放過他們的。
藍玉沉默了一下,遲疑道。
“此次走私行動中,很可能包括朱柏,以及南方那些新興士族。”
“而且,很可能還牽扯到了曹國公。”
“這三個勢力,恐怕不好對付啊!”
“朱柏是湘王,這并不重要,他曾經是陛下最信任的人。”
“反倒是那些新興士族,在南方做得風生水起,頗得人心。”
“這些都是小事,關鍵還牽扯到了曹國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