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我們老朱家來說,可不是什么好事!”
朱柏的擔憂不無道理。
人言可畏。
歷史這種東西,是無法控制的。
“我們不能過河拆橋,但也不能斷了大明的退路。”
朱雄英卻不以為意:“掘我大明根基者,殺無赦。”
“不過這件事情,還需要看一看他扮演了什么角色。”
“至于史書,只有被世人所接受,才能成為史書。”
“如果不能得到民眾的認可,甚至不如廁紙。”
這句話雖然粗魯,但卻很有道理。
這就是現實。
真實的歷史和虛假的歷史,總是有著很大的不同。
“但歷史從來都不是百姓說了算的。”
朱柏反駁了一句。
“如果每個人都是讀書人呢?”
朱雄英笑道:“我們可以建很多大明希望小學,實行義務教育,將來大明的子民們,都能識字。“
“你為什么要這么做?”
“讓他們分清是非!”
朱柏的眼睛越來越亮了。
知道朱雄英早有安排,朱柏便不再多言。
“那你現在有什么打算?”
“先回應天城看看情況再說。”楚云升說道。
朱雄英立刻回道:“李景隆的生死,要看他所做之事。”
“不是看我怎么樣。”
隨后,朱雄英、毛驤等人迅速收拾妥當。
傍晚時分,一行人坐上了前往應天城的蒸汽火車。
又是兩日過去。
朱雄英帶著毛驤返回應天城。
這十天來,除了最親近的人,幾乎沒有人知道朱雄英的下落。
就連朝堂上的大臣們,也都松了一口氣。
從朱雄英登基開始,基本上每個月都只有三、五次朝會而已。
這讓一些官員松了一口氣。
到了朱雄英北伐之時,滿朝文武才真正放開手腳。
就連朱雄英北伐回來的時候,也有不少大臣去外地游玩了。
連上朝的時間都沒有。
朱雄英為此還罷免了一大批官吏,
從那時起,朝堂上的官員們又開始提心吊膽了。
朱雄英南下廉州府已經有十余日,滿朝文武都不知朱雄英去了何處。
只知朱雄英并未主持早朝。
眾人這才放下心來。
很多官員連朱元璋都不怕,就怕朱雄英。
因為,朱雄英根本就不按照劇本走。
“應天的天氣還真是不錯。”
朱雄英下了車,沖著毛驤道。
“但對有些人來說,陛下一回來,他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旁邊的毛驤打趣道:“陛下這是要回宮嗎?”
“嗯,回奉天殿,讓李景隆來見我。”
朱雄英說道:“不用告訴他,我們已經找到他的把柄了。”
“是!”
毛驤心中大喜。
久違的快感再次襲來。
當年被抓的是一位國公,現在他已經退隱了,卻又要抓一個國公。
就靠這個,我毛驤也要是個名垂千古的人物吧?
沒多久,朱雄英就回到皇宮。
另一邊,毛驤親自去通知李景隆。
就怕別人去的時候說漏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