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同與王瓦在城內各處工地巡視,挑選出適合開大排檔與旅店的店鋪。
至于公廁選擇的位置,最好是各處轉角僻靜處,但是地段又不能太偏僻,否則找尋不方便。
“合適的位置你盡管挑選,不管是哪家豪族的店鋪,我來交涉,可以從豪族手里買下來。”
……
兩人正在交談間。
“方長史,東城外青凌河邊,修建新碼頭的工地上,出大事了!”
一個辦事小吏,滿臉焦急的找過來,看到方大同后,頓時顯露喜色。
“李村與張村務工的百姓,因為以往的宿怨,在工地上發生口角,現在兩個村的百姓正在大打出手,我們幾個根本勸不住,還請方長史去阻止。”
方大同一聽情況緊急,伸手招來旁邊一個小吏,吩咐道:“這是王大匠,殿下派遣他來公干的,你全程跟著配合他的工作,我需要出城一趟。”
交代了一句,方大同隨著前來報信的小吏,急匆匆的朝著東城外趕去。
這個時代,大家都靠著幾畝地里的農作物而活,而水對農作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特別是干旱的地方,兩個鄰村的村民為了爭奪水源,時常大打出手,甚至打出人命,村與村之間的宿怨就是這樣結出來的。
方大同自從擔任王府長史以來,已經處理調解了很多這種村與村械斗的群架大場面。
東城門外,一片熱火朝天,很多務工的百姓光著膀子在勞作。
這條十里長的商道,正按照齊王定下的標準在修建。
先按照商道規定的尺寸,平整出泥土路面。
然后鋪一層沙石,再鋪上厚實的青石板,石板與石板的縫隙還得灌入泥沙壓平整。
鋪路需要的泥沙得下青凌河打撈,青石板得西城外的青蒙山開采,而民工只有簡單的鐵制工具,以及獨輪車。
其實東城門距離青凌河的直線距離,尚不足五里,但是需要連通碼頭,而碼頭所建的位置,必須地勢平坦,河面開闊水流平緩。
適合修建大型碼頭的地點,在下游數里之外,于是相應的這條連接新碼頭與東城門的商道,延長到了十里長,也就是五千米。
這在古代是一個大工程,需要耗費很多人力、物力、財力,聘用很多百姓干活。
不過,這正好遂了楚天麒的心愿,通過每戶聘用一個勞工,做滿十天換一批,盡可能讓更多百姓家里可以通過做工獲得錢買救命糧食,避免餓死。
方大同走在前面,護衛羅大金跟小江,則跟在他身后兩三步之內。
正在勞作的百姓,看到方大同過來了,紛紛停下手頭的活,熱情恭敬的喊一聲長史大人。
方大同是個非常善于打交道的人,從來不擺長史的官架子,跟百姓打成一片,笑著揮手回應大家。
羅大金跟小江冷眼旁觀,發現這些勞作的百姓,有青壯,婦孺,還有老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