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家賣祖業田了。
三代累積買進的青川縣上等優質水田,共二十萬畝,盡數賣與齊王府,交易額達到駭人聽聞的八百萬兩白銀。
此事震驚齊郡!
王府廣場的告示欄上,公示著齊王的感謝信,感謝錢家的深明大義,襄助齊王府拯救齊郡百姓的仁善之舉,并公開贊揚錢家為良善之家,豪族楷模!
一同發布的公告,還有齊王簽署的招募令。
三天后,齊王府將再次招募百姓耕種,從錢家收購而來的二十萬畝青川縣水田,將按照每戶三畝劃分,累計共招募六萬七千戶,大概惠及三十四萬百姓。
這兩份公告,張貼在王府廣場的公示欄,郡府府衙外的公示欄,以及四大城門口的城墻上。
隨著消息傳開,城內外的百姓歡呼雀躍,爭相奔走,呼朋喚友前來詢問確切消息。
大量百姓蜂擁入城,聚集在城內不舍得走,迫切期待三天后的招募。
在齊王府按戶分發耕田的政策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紛紛拆分開來,已經成家立業的兄弟,各自分家領田。
每戶三畝水田,這是按照平均每戶五口六口人來劃分的,再多就養不活了,這也是為了遏制農村出現大家族,日后阻撓抵觸齊王府的政令執行。
招募大會定在三天之后,那是因為方大同現在騰不出空來。
這三天,長史方大同在緊急培訓那一百二十多名文人士子,由于考核標準一再降低,通過率百分之九十九。
只要考核不作死,數學題答對了的,統統錄用。
如今事情多,任務重,二十萬畝水田必須盡快完成劃分,招募的六萬七千戶百姓需要重新登記造冊……
因為春耕在即,一切都要趕。
農業社會,天大地大不能耽擱了春耕,這是頭等大事。
按照齊王的話說,這些文人士子只要態度端正都是人才,即便真有廢材,那也得物盡其用,當柴火燒還是可以的嘛。
在親衛軍的護送下,一百多名吏員走出了北城門,將要進入沃野千里的青川縣,要給三十多萬百姓劃分耕田。
此事可謂轟轟烈烈,齊郡六縣的百姓都已知曉,到處都在討論齊王殿下的仁德與良善,夸贊他愛民如子,善待百姓。
北城門。
自上次孫滿率領私兵攻打過后,破損的城墻修繕一新。
鮮血漸染成暗紅色的城墻,也經過多次洗刷,在金色的陽光照耀下煥然一新。
碧空如洗,陽光燦爛,今天是個好日子,一百多名整裝待發的文人士子各個都笑容滿面,自信心爆棚。
雖然大家的起點很低,但是齊王府說到做到,一經錄用每人幾百文的安家費當場就發放了。
沒有所謂的職場打壓,剛剛錄用就來了大活,給三十四萬百姓劃分二十萬畝上等優質水田。
其中還有耕具、耕牛排查統計,水渠規劃,戶口登記造冊……
總之來大活了,每個人都要忙的腳后跟不著地那種,工作能力強,表現出色的吏員,也許立馬就立功,升職加薪了。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三甲兄別送了。”
“是啊,我們就要出城奔赴青禾縣,為三十四萬百姓劃分耕田而作戰了,茍舉人你留在大后方,為我們統籌糧草,也算是為解救百姓做出貢獻了。”
“我……”面色無限落寞與無奈的茍舉人,長嘆道:“想我茍高忠可是堂堂舉人啊,居然真的將我放在一間小糧鋪當賬房,殿下何其不公?”
“這是大材小用,對茍某人滿腹才情的莫大浪費啊!”
……
北城門口,茍舉人前來送昔日的同窗好友,以前的小伙伴,大家將要前往青禾縣給三十四萬百姓劃分耕田。
所有文人士子都信心滿滿,士氣高昂。
只要想一想六萬七千戶百姓,二十萬畝上等水田,三十四萬百姓……這一個比一個龐大的數字,就令人豪情迸發,干勁充斥全身。
唯有茍三甲一個人神情落寞,滿臉無奈。
這是立功的好機會,脫穎而出的好時機,可惜統統與他無關。
齊王已經親自發話,茍三甲必須在南城區的糧鋪當賬房先生,并且得干滿一年,工作不能出差錯。
縣尉張大牛率領三支百人隊,護送一百多人的吏員隊伍踏上了前往青禾縣的路程,本次的吏員隊伍由章明杰、李四靖兩人負責。
在隊伍后面,更有無數拖家帶口的百姓跟隨,舉家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