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中殿,后罩房。
第四大侍女蘇軟玉跟丫鬟小青,演練戲曲以及居住的小院。
最近閑下來,無所事事的楚天麒又來督促查看倆人戲曲表演,剛看完一段昆曲折子戲,卻在搖頭微微嘆息。
穿著戲服,畫著戲曲角色妝容的蘇軟玉蹙著秀眉問道:“殿下為何連連搖頭,可是奴婢的唱的戲曲不對?”
“你唱的很好,我只是略有感想而已。”
楚天麒擺手說道:“一切藝術皆來源于人民群眾,然而這個時代的所有戲曲,要么在歌頌君王,要么在歌頌忠君愛國,要么在歌頌愛情,卻從未有過戲曲曲目真正歌頌平民百姓,普羅大眾。”
蘇軟玉想了想,果真如此。
就比如久負盛名的《牡丹亭》,那也是富家千金跟窮秀才的故事,然而無論是千金小姐,還是秀才,對于饑不果腹,目不識丁的貧苦百姓來說都有些太遙遠。
“殿下,奴家只會照著戲曲劇本演藝表演,至于戲曲劇本創作對于奴家來說太難了,唯有大藝術家,大學問家方能創作出色的戲曲。”
蘇軟玉自然是有文化的,但她所學側重于以色娛人,例如吹拉彈唱,琴棋書畫,以及戲曲表演。
楚天麒揮手旁邊候著的飛燕去取紙筆來,“本王這里有一個非常優秀經典的歌劇,叫做《白毛女》,現在先同你們講解一番。”
“這是一部劃時代的文藝作品,采用北方民間音樂曲調,吸收戲曲音樂,借鑒了西歐歌劇創作經驗,并加以發揮創造,具有獨特民族風味。”
蘇軟玉跟小青感到非常稀奇,第一次聽說歌劇,而且白毛女三個字也令人好奇。
楚天麒繼續介紹,“故事發生在外寇入侵期間,地主惡霸黃世仁為非作歹,魚肉鄉民,簡直就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惡魔。他看中了佃戶楊白勞的女兒喜兒,于是想出詭計給楊白勞下套。”
“老人含辛茹苦,忍辱負重,卻被逼著還清本利,不然就要簽賣身契拿女兒抵債。在北風呼嘯的寒冷除夕夜,家家戶戶喜迎新年,楊白勞無力償債,被逼在喜兒賣身契上簽字。”
“楊白勞痛不欲生,回到家飲鹽鹵自盡,大年初一,喜兒被搶入黃宅,受盡折磨……”
“……”
“喜兒生下女兒,旋即夭折,后逃入深山穴居,餐風宿露。由于長期缺少鹽分攝入,一頭青絲變白發。喜兒因長至廟中取貢品充饑,被村人迷信認為是‘白毛仙姑’下凡顯靈。”
……
楚天麒在認真講述歌劇《白毛女》的背景故事,突然聽到一陣陣嚶嚀哭泣聲,環顧四周,發現在場所有人都在落淚哭泣。
蘇軟玉跟小青,倆人相擁而泣,臉上的淚水將戲劇角色的妝容都給哭花了。
倆人也是從小被賣身,被迫接受‘揚州瘦馬’的殘酷培訓,十幾年來不知見到了多少同伴的凄慘命運。要不是進了齊王府,終于安定下來,自身的命運相比白毛女喜兒,又有何區別?
兩人對喜兒的凄慘命運,可謂感同身后。
令楚天麒意外的是,就連一向大大咧咧的性子的飛燕也在落淚,她雙手拳頭死死的攥著,“殿下,您這講述的是真事吧,根本就不是在編故事。”
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時空,不同時期發生的事情,然而百姓所面臨的逼迫壓榨何其相似?
地主惡霸,豪族世家為了一己私利,為非作歹,吃人不吐骨頭,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