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全副武裝的騎兵,就這么突然沖入了鬧騰騰的山谷之中。
郭羿率領他的青年騎兵營來了。
兩百多匹戰馬,馬頭,馬的脖頸,馬前腿皆蒙著竹甲,而馬上的騎士則穿著黑色的藤甲,頭戴輕便的藤甲頭盔。
這套防御裝備相對現代來說是兒戲,但應付冷兵器,還是有相當不錯的防御力。
馬上的騎士,有一部分背負一柄宿鐵大刀,以及一截一米多長的刀桿;而另外一部分騎士,馬背的前端,也就是騎士的身前架設著一架中型弓弩,一端由騎士雙手所持。
“你們是什么人,闖入山谷要與我青蒙山結仇嗎?”
守在山谷外面的山匪淬不及防下,被騎兵營突了進去,里面的山匪并沒有聽到郭羿的喊話,反而紛紛擋在前方,意欲阻擋郭羿等人進入山谷。
“放箭!”
郭羿一聲令下,隊伍最前方的十幾名名騎兵,開始操控架設在馬背上的巨大弩弓發射弩箭。
咻咻咻咻咻!
飛箭如煌,朝著四方激射,密密麻麻縱橫交錯。
這些弩箭約莫成人巴掌長,箭端鋒銳無比,還打造了血槽,尾端的箭羽很短,飛行中發出尖銳的嘯音。
弩箭的沖擊力十足,離得近的山匪眼眶命中一箭,直接沒入箭羽,腦袋都幾乎要洞穿了。
攔路的山匪瞬間哭爹喊娘,只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那真是亡命逃奔,不知多少人中了弩箭。
青年騎兵營所攜帶的弓弩,乃是從三國諸葛丞相所發明的諸葛弩改造而成。
諸葛弩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次能發射十支箭,火力很強,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所以在三國時期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寨。后來,魏國發明家馬鈞對其進行改進,使之成為一種五十矢連弩,威力更大,但因生產工藝極其復雜,所用箭矢也須特制,所以沒有大量生產,此做法也因此失傳。
……
騎兵搭配出色的弓箭手,所向披靡,無論是西涼騎兵,還是北莽鐵騎,都有一手極其出色的箭術。
楚天麒在有意組建青年騎兵營時,便在尋思以后給自己的騎兵搭配什么武器,才能快速形成戰斗力。
然而出色的箭術需要漫長時間的勤學苦練,外加天賦,于是退而求其次,盯上了簡單容易上手的弓弩。
普通弓箭相當于純手動武器,而弓弩,加裝了機括(機械發動的部分),以及弩箭匣子,相當于半自動武器,稍加練習便能上手。
楚天麒在腦海中找出古代諸葛弩的圖紙樣品,外加現代弓弩的圖紙以及樣品,相互印證,終于推導出了馬鈞所改進的五十連發諸葛連弩。
在楚天麒全力支持下,工匠殿的大木匠張弓帶領一眾木匠以及學徒,終于制造出了改進型五十連發諸葛連弩。
甚至相比馬鈞型諸葛連弩,還增加了幾大嶄新功能,比如可架設在馬背上;任意轉動發射方向;隨時終止連射。
弓弩分為大中小三類,大的防守城池、營寨,數人聯手發射,射程達到數百米到一千米;小的單手弩射程二三十米;而這款架設在馬背上的屬于中型弩,射程達到八十米,但是有效殺敵范圍在五六十米以內。
今天是這款改進型諸葛連弩第一次上戰場,立馬讓這群毫無防御裝備,近乎果裝上陣的山匪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死亡的召喚。
其戰場殺傷力,堪稱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