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份奏折。
講的是錢家商隊今日將北上,希望齊王能盛裝前往碼頭相送好友錢四海,并囑托他代替自己為淑妃娘娘奉上入冬的被褥冬裝,取暖的木炭,米面油鹽蔬菜肉類等一應食物。
以全孝名!
楚天麒皺著眉頭看著奏折后面的署名方大同,很顯然這份奏折是他特意寫好呈送上來,給自己過目的(規勸自己多多盡孝)。
再聯想一下,玉兒今天的反常,眼巴巴的望著自己翻閱這份最后的奏折,很顯然玉兒也非常贊同方大同的這份奏折。
楚天麒淡笑著說道:“方大同,你這是何意,可是覺得本王對淑妃娘娘的盡孝不夠?”
“我記得錢家第一次前往京都推廣王府白酒時,錢四海曾替本王送了很多東西進宮,食物,衣物,被褥,日常起居物品都有,母妃身邊僅有一個侍女,這才過去多久,倆個人根本用不完。”
齊王直呼自己的名字了,方大同心里發慌,第一時間就跪地磕頭了。
齊王如何孝敬淑妃娘娘,那是齊王個人的私事,身為下屬本沒有置啄的資格,但齊王的身份擺在這里,他的私事亦是齊郡的大事。
眼看方大同大失方寸,連齊王的正常問詢都頂不住,玉兒緩步上前,雙手握拳交疊,緩緩下腰行萬福禮。
“殿下,冷宮深重、孤寂、凄冷,娘娘身子不太好,又遭后宮娘娘嬪妃們排擠,肯定度日如年,而殿下是娘娘堅持下去的唯一希望。”
“哪怕不能親眼見到殿下,但是能得到殿下的消息,對于娘娘來說那也是莫大的慰藉啊!”
這番話,玉兒是硬著頭皮說的。
大病痊愈后的齊王,痛改前非,脫胎換骨宛如換了一個人,變得英明神武,但是不知為何對淑妃娘娘的感情似乎淡薄了很多。
去年的齊王,千方百計托人帶信箋口信回去,央求淑妃娘娘在后宮找人幫自己說好話,懇請楚皇幫自己置換一塊封地,希望早日脫離齊郡。
然而大病痊愈后的齊王,平日決口不提及淑妃娘娘,也不跟宮里聯系了,甚至上次那封信還是在玉兒央求下寫的。
有的時候,玉兒都在心里懷疑,齊王大病一場是不是連自己的生母淑妃娘娘都給遺忘了。
楚天麒迎著玉兒滿是期待的眼神,當即笑著說道:“多謝玉兒的提醒,最近忙于公務,倒是對母妃的關心給疏忽了。”
玉兒心里暗暗吐槽,您這哪里是疏忽了,是徹底把身處冷宮的淑妃娘娘給拋之腦后了。
兩三天才批復幾份奏折,辦公的時候不多,整天都嬉戲玩樂,整個大楚也找不出比您還悠閑自在的王爺了。
楚天麒不知道玉兒對自己的吐槽,沉吟道:“取筆墨過來,本王給母妃大人寫一封書信,廖表掛念之情。”
玉兒輕聲應好,去準備筆墨了。
此時,還跪伏在地的方大同終于組織好了語言,大聲說道:“殿下,漢朝以孝治國,影響深遠,即便是我朝,一個孝名響亮的人,依然備受士人推崇,百姓敬仰。”
“殿下以往受奸佞小人盧玉才所蒙騙,至使名聲受損,要想挽回聲譽,可注重孝名,例如公開亮相,大庭觀眾之下表明對淑妃娘娘的關懷與孺幕之情!”
楚天麒明白了,方大同為了挽回齊王以前徹底爛掉的名聲,于是打算讓自己來一場以孝之名的公開秀。
可是此事有些敏感,不能明說齊王的名聲很爛,又不能說他不夠孝,于是想出了上奏折的法子,然后私底下跟玉兒通了氣,希望倆人合力央求齊王答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