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陳三石強殺溫秋實,就是為了給唐然的兒子唐盈科報仇。
只是場合不同,很多話都需要拐著彎說。
不能像在涼州的劉巡撫等人,直接跟候公公吵起來。
“我就是在議公事!”
唐然堅定地說道:“陛下的決定極為圣明,上柱國正合適。”
“太子~”
隆慶皇帝拖著腔調:“你覺得呢?”
“父皇圣斷,何須兒臣插話?”
坐在馬扎上的太子表示贊同。
底下的官員還是在議論。
“這也太年輕了……”
“是啊,當初孫象宗這個時候,都還沒有顯山漏水呢。”
“這以后要是再立功怎么辦?”
“豈不是二十歲就要封伯爵?”
“……”
按照大盛朝的勛階制度,一品勛階再往上,就是超品的伯、侯、公、王,一個比一個少,能當王爺的更是只有曹家人,國公目前只有寥寥兩三個,侯爵也很少,伯爵有幾個,但都是老資歷,所以一品上柱國才會顯得很高,基本上跟很多老前輩老功臣同等地位了。
“誰讓朕喜歡的將軍,就只有十八歲呢!”
隆慶皇帝從道袍寬大的袖子中拿出幾頁金黃色的冊子,高高舉起給眾人展示:“你們看到這是什么了嗎?天書!
“董安不惜背叛朕,背叛大盛,造反也要得到的奇兵天書!
“但是陳三石,他拿到手以后,沒有任何貪戀,立馬就上交給朝廷,更沒有弄虛作假。
“這樣的忠臣良將,難道擔不起一個一品爵位上柱國嗎?
“朕,就是要給天下人看看,讓他給天下青年才俊做一個表率。”
諸多大臣沉默。
“陛下說的有理,但是……”
半晌后,嚴良嘶啞地說道:“陛下,上柱國是有硬性規定的,至少一次天功,外加上數次甲等戰功,陳大人天功有了,甲等戰功的數量卻是不夠。”
“好辦。”
隆慶皇帝倚靠著龍椅,不急不慢地說道:“過陣子把他調去東邊戰場上,再給他一個立功的機會便是。”
“東邊……”
兵部尚書高渤琢磨道:“陛下,涼州在最西,距離萊州的距離是否太過遙遠,從涼州調兵過去成本恐怕有些過于高了。”
“朕也沒打算從涼州調兵。”
隆慶皇帝沉吟道:“就從京師周邊的幾個親衛營里,給他調三千玄甲軍,好好的一位將帥之才,手底下沒有人用怎么能行呢?”
“陛下圣明!”
“行了,都退下吧,太子留下,房青云留下。”
“……”
偌大的殿內,很快就只剩下寥寥數人。
“太子。”
隆慶皇帝平靜的語氣當中透著威壓:“伱說那個沙文龍,當初為什么不肯聽陳三石的建議,直接全軍東渡洪澤河?”
“為將者,以穩為重。”
太子思忖道:“萬一全軍東渡遭遇堵截,就會釀造成無可挽回的后果。”
“這么說,朕倒是該賞他們?”
隆慶皇帝沒有深入下去,話鋒一轉:“房青云,你怎么一直當啞巴,上柱國的事情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