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太師如今一百零二。
是活得久,但是眼看就是近兩年的事情。
但反觀皇帝陛下……
中年時期病魔纏身,即便后來修道,也三天兩頭抱病,五六年前,更是一副行將就木的模樣,直到兩年多前,一切忽然好轉。
別的不說。
數日前。
皇帝率領文武百官登山賞景就看得出來,年紀越來越大,但身體越來越好。
“都不說話?呵呵~”
隆慶皇帝輕聲笑道:“看來,在你們的心中,朕也不是老的馬上就要死啦,又何故提出退位之事,就不怕朕退之后,天下大亂?”
“陛下,此言何意?”黑衣僧人說道,“太子繼位乃眾望所歸,又怎會天下大亂?”
“太子是儲君沒錯,可是諸位愛卿……”
隆慶皇帝語速依舊不疾不徐,聲音依舊令人如鯁在喉:“你們是不是忘了,太子多病,今日又受驚擾,好不容易才卸下監國重擔,準備好好休息一段時間養養身子,你們就跑來鬧這么一出戲。
“是準備讓太子拖著病體繼續操勞國事,然后活活累死?
“他是太子,是儲君,更是朕的兒子。
“你們不心疼,朕這個當爹的心疼。
“如果你們非要繼續堅持要把太子推到臺前來的話……
“那朕就可真要懷疑。
“在這群忠臣良將之中,真的有那么一個兩個害群之馬,別有用心之人了。
“曹樊,皇爺爺說的對還是不對?”
最后。
他輕輕抬眸,看向站在角落里一直沒敢說話的曹樊。
“皇爺爺……”
來之前。
曹樊再次三定決心,可當他真來到這位面前的時候,還是有些控制不住的恐懼,他來到眾人前,輕輕跪在地上:“皇爺爺說的對,父王他身子確實一直不好。”
“看吧,朕的孫子也知道。”
隆慶皇帝坐在地上,可是眼神像是在從天上俯瞰他們:“朕記得,前朝燕國的孝宗皇帝就是如此,在病重的時候硬生生逼著上位,不出兩年就操勞而死,留下尚且青澀的太子,留下主弱臣強的局面,然后就開始禍亂朝政。
“前燕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由盛轉衰,不久之后又發生了七王之亂。
“看來。
“你們當中有人,書讀的不錯,還懂得活學活用啊。”
一場逼宮政變。
本該來勢洶洶,速戰速決。
結果從進門之后就不對勁。
幾句話辯論下來。
本來以“社稷”為理,想逼迫皇帝退位的群臣,逐漸失去繼續下去的理由,竟然是不知道該如何答話,也失去了一開始的氣勢。
“陛下。”
“我等絕無此意!”
“我等都是日月可鑒的大盛忠臣,所作所為,都是為江山社稷!”
“……”
“朕相信你們,你們也是受到奸人挑撥,一時糊涂。”
隆慶皇帝沉聲道:“現在醒悟還不晚,都先出去吧,有什么事情明日早朝的時候再說吧,朕有些乏,準備休息了。”
“這……”
群臣不知所措。
“阿彌陀佛!皇帝陛下,倒是有一手詭辯的好手段!”
關鍵時刻。
黑衣僧人加重語氣,他清楚是沒有辦法維持住表面上的客氣了,只得開始抨擊:“那我們就來談談,陛下閉關修道的這些年,縱容奸佞之臣制造出的朝廷亂象,導致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而不得不退位的七宗罪。
“一,數十年前,陛下強制要求全國種植無用之靈禾,占據足足十分之一的耕地,這十分之一,恰好就是百姓每年僅有的余糧,至此之后,豐年百姓勉強果腹,每到年末家家干干凈凈,一旦災年,就是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敢問陛下,這些毫無用處的‘仙草’,每年收入國庫之后,到底用來干什么了?除去削弱我大盛國力之外,還有什么作用?!
“二,二十年前,陛下光是修建萬壽宮,就耗費當年國庫一半的銀子,所用木材都是從數千里之外耗費無數人力運去京城,導致當年連賑災的銀子都沒有,接連引起三場叛亂。
“三,南方的土地……
“……
“七,也是陛下所作所為之中,最令天下百姓無法忍受的,云州十日!當時的云州,處處透漏著詭異,怎么會在那么短的時間內門戶大開,任由蠻族之人屠戮我大盛朝的百姓!
“開戰之前!
“陛下還私下秘密接見蠻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