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
趙康一五一十地講出來龍去脈:“我們不想離開洪澤營!”
“是啊。”
徐斌跟著說道:“大人,我們就算是死,也只想死在洪澤營。”
“楚仕雄。”
陳三石坐在主座上,發問道:“把人調走,是你的安排?”
“末將哪里敢擅作主張。”
楚仕雄解釋道:“此次北涼軍擴營,一應人事任命,都是兵部安排的,末將也只是依命行事。”
“兵部這個安排不合理,他們不了解情況。”
陳三石沉聲道:“鄱陽軍的弟兄關乎到軍陣運轉,是不可取代的,他們必須留在洪澤營。”
“將軍,洪澤營滿編了。”
楚仕雄為難道:“沒有這么多武將的位置。”
“簡單。”
陳三石拿著名冊:“把你的人調走一部分。”
“這是兵部……”
“折子,我來寫。”
陳三石一字一頓:“我會直接把折子遞到萬壽宮,聽得懂嗎?”
“遵命!”
楚仕雄不得不領命離去。
鄱陽弟兄們互相對視,心中也算是松口氣,也紛紛告退離去。
如今。
陳三石也算是有屬于自己的中軍大帳。
但他坐在太師椅上,心里沒有任何波瀾。
今日這千余人留下來不算難事。
畢竟人數不多,也沒什么高境界的武者。
但這是一個信號。
一個朝廷從今以后要牢牢控制住北涼軍的信號。
其實。
陳三石讀大盛史書就知道。
當年太祖開國之后,對于兵權的控制方法十分牢固。
以衛所舉例子。
最高將領的官職是都指揮使。
但都指揮使是沒有調兵之權的。
每逢有戰事發生,朝廷會臨時任命一位總兵掛帥,戰事結束后收繳兵權,總兵也會回到原來的任職之地。
這種安排可以防止武將擁兵自重,但是也會導致無法及時應對戰事,貽誤戰機。
后來戰事四起,基本上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戰亂,慢慢的就變成當地的將領只需要經過兵部批準后就能夠出征。如今的趨勢。
是準備在草原戰役之后改回祖制。
確實是個好時候。
南徐、東慶、西齊都有損傷,只要再把草原蠻子重創,接下來十年之內都不會有突發的戰況,就算是有臨時派人掛帥也來得及。
只是……
那他不是白打工了?
從始至終。
陳三石習武、從軍的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能夠自己決定命運。
他這些年,也算是風里來雨里去,南征北戰,刀山火海走過來的。
拼死拼活。
難不成真給皇帝那個老東西打工?
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打造出一支虎狼之師,然后拱手送回去?
欺人太甚。
可眼下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只能先把草原的仗打完,然后再和師兄師姐們商量著來。
總之。
無論如何,也不能把自己命,真交到朝廷手里。
遑論老皇帝是個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會再來一次“云州十日”的“仙人”,就算是個千古明君,他也不可能拱手交出兵權。
伴君如伴虎。
他可不伴。
說起來。
又是數十日過去,不知道天涯海角如何
老皇帝要是死在那里真是皆大歡喜。
師父又如何了。
“先備戰吧。”
“一邊備戰一邊煉丹,爭取早日突破到武圣,也好在這凡俗真正站穩腳跟。”
“還有羅天山脈里的異象需要處理。”
“真是多事之秋。”
……
隨著陳三石的出關。
點兵也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