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這么做也有個壞處。
“那就是從名義上來講,咱們北涼仍舊是大盛朝臣。”
這一點。
陳三石自然清楚。
但這是對方的陽謀。
不利用晉王的旗號,就要無休止的拉鋸下去。
陳三石之所以不愿意拖延,擔心皇帝筑基只是原因之一。
最主要的,還是邙山祖脈。
祖脈復蘇,非一朝一夕之事。
但陳三石不確定,天水洲的修士們有沒有什么辦法,通過祖脈大規模涌入,一旦他們這樣做,就是更大的麻煩,會威脅到所有人的安全。
包括晉王他們背后的尋仙樓和歸元門,也都是需要提防的存在。
不出所料。
許文才派出去招降的人馬,絕大部分都悻悻而歸,許多城池的守將、甚至城內的文官,都不肯低頭歸順,大盛有忠臣,不肯降陳,哪怕是文官,對于后方的穩定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于是。
合兵便成為最好的策略。
隆慶七十七年七月。
北涼大軍和晉王“新廷”合兵一處。
同年八月。
晉王曹煥拿著假的即位詔書,在收復不久的凌州紫薇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天告祖,登基稱帝,建元“正統”,是為正統元年。
“朕蒙天佑,承皇祖之大業,繼天地之正統,今登基為帝,順天命而治,理四方于一統。朕深知治國安邦之責,必以仁德為懷,勵精圖治,廣開言路,懷柔遠人,納賢達士,力求百姓安康,天下太平。
“凡我臣民……天下黎民,安分守己,勤于耕織,休養生息,待國泰民安,五谷豐登之時,朕當與爾等共慶升平盛世。”
天下大亂之際。
在東部紫薇山之上,舉辦著一場浩浩蕩蕩的封禪大典。
最終,在養心殿內,進行新朝的第一次朝會。
此次朝會的內容,主要是對各個官員進行任命。
一身龍袍的曹煥端坐在龍椅之上。
在他的身側,一名太監高聲宣讀著新朝的官員。
“明青鋒,任內閣首輔,兼兵部尚書職。
“房青云,任文華殿大學士,加封為楚國公,兼任內閣次輔、都察院左都御史,暫任玉陸州巡撫,監察諸軍事。
“簡師傳,任建極殿大學士,兼任戶部尚書職……
“……”
從內閣到錦衣衛,甚至就連司禮監都在當天正式任命完畢,可謂是機構完善,顯然籌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最終,便是白袍的宣任。
“北涼王陳三石,于危難之中響應陛下起兵,實乃大盛之忠良,江山社稷之砥柱。
“特此,任督師府督師職,此次戰事,都督十二州中外諸軍事,持假黃鉞,加太師,錄上書事,官拜特進光祿大夫,所有官爵世襲罔替。
“另,特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封地涼州,食邑萬戶!”
在大盛朝。
太師為三公之首,按照禮法,就算是皇帝也要對其禮讓三分,放在以往,基本上都是已經隱退朝廷的老臣才能得此加封。
但此時此刻,卻出現在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身上。
不僅如此,還……
都督十二州中外諸軍事,雖然只是戰時,但也基本上相當于是“節制天下兵馬”,這是何等的權力?!
假黃鉞、假鉞、假節鉞。
則是大盛朝對于權力的下放,其中以假黃鉞最為高貴,不僅僅可以隨意斬殺觸犯軍令的將士,必要時刻也可以隨機應變,改變戰略安排,幾乎等同于“君主”。
最后的“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更是大盛朝前所未有之殊榮,尤其是陳三石當今的境界,要是刨開天水洲的修士們不算,可以說是當世武道……
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