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
“好!”
“確實是個好國號!”
諸多師兄師姐一致贊同。
自此,新朝國號確立。
“陛下。”
許文才又說道:“還有一事,不知道臣當講不當講。”
“你說便是。”
陳三石來到主位坐下,自己給自己倒了杯茶水。
“國號為大漢,實在浩瀚大氣,只是……”
許文才扭扭捏捏。
陳三石調侃道:“有什么說什么,我還能砍你的頭不成?”
“誒!”
許文才這才說道:“陛下有沒有覺得,自己的名字實在是有點……”
“上不得臺面!”
汪直直言不諱地說道:“師弟,你哪里見過一個皇帝,叫什么二牛三柱子的,你這‘三石’實在是有些難登大雅之堂!”
三石這名字,本來就是燕邊村的土名,確實沒什么講究。
“照你們這么說。”
陳三石頓了下,“我還得改個名字?”
“起碼日后寫登基詔書的時候,不能寫三石這個名字。”
許文才建議道:“但也不必大改,臣有個主意,三石為磊,堅不可摧,亦有‘磊落不凡’之意,暗合漢象,陛下意下如何?”
“磊?”
陳三石思量片刻:“好,就這么定了。”
“好!”
許文才繼續道:“陛下,封禪登基大典的事情基本上已經準備完畢了,只剩下登基詔書還沒有準備,臣還在挑選人選。”
歷來登基詔書,都要由世間有名的大儒來纂寫,以此來平天下士人之心,安撫黎民。
天下初定,民生未安。
陳三石本著節儉的原則,原來是不打算去紫薇山封禪的,可這當中還關乎到玄氣能否順利轉化為國運,不敢倏忽大意。
至于紫薇山,以及其它各州曾經丟失的土地,在淝水結束之后,修士撤走,各國哪里還敢守,早就乖乖歸還。
所以不論是登基詔書,還是封禪大典都不能夠出現紕漏,無非是一切從儉,不鋪張浪費。
只是這詔書差不多半個月前就開始準備,到現在也沒定下來人選,八成是有什么麻煩。
“把他們都叫過來吧。”
陳三石開口道:“我親自來選人。”
“臣遵旨。”
許文才似乎有些擔憂,但還是照做。
不出半個時辰,京城六大儒就全部被帶到冠軍侯府來。
哪曾想,為首來到廳堂內后,開口就罵:“陳獵戶,賊子陳!朝廷對你恩重如山,何故謀逆造反?!”
“大膽!”
馮庸厲聲呵斥道:“鐘離智,別以為你有點名氣就能大放厥詞,再敢對當今圣上不敬,小心誅你的九族!”
“誅我九族?!”
鐘離智冷笑起來:“賊子陳,你就算是誅我十族,鐘某人也絕對不給你寫登基詔書,你也永遠是叛賊!”
詔書之所以拖延到現在,就是因為這些此人并不愿意配合。
“找死!”
馮庸咆哮著就要拔刀。
陳三石抬手示意他退下,然后靜靜地看著地上的大儒,淡淡道:“鐘大人讀書是為了什么?”
“……”
鐘離智愣了下,然后理直氣壯地答道:“自然為江山社稷,為黎民百姓!”
陳三石又問道:“那朝廷和百姓,對于鐘大人這類讀書人來說,哪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