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元年。
十月。
陳三石返回京城長安,入住大明宮,處理后續事宜,為開國功臣進行封賞。
他親自伐木,不動用勞役,和武將一起親手修建二十八層高樓,直沖云霄,起名云臺閣。
之后,又在云臺樓留下大漢功勛畫像,二十八樓,總共二十八個位置,對應二十八星宿。
諸多將領能否進入,按照功勛、境界決定。
東方青龍七宿:
呂籍,威武侯,官拜太傅,對應角木蛟。
聶遠,廣平侯,官拜特進光祿大夫,對應亢金龍。
程位,膠東侯,官拜特進光祿大夫,對應氐土貉。
葉鳳修,好疇侯,官拜特進光祿大夫,對應房日兔。
宋桂芝,東光侯,官拜特進光祿大夫,對應心月狐。
魏玄,朗陵侯,官拜特進光祿大夫,對應箕水豹。
其余空缺。
北方玄武七宿:
汪直,涼州侯,官拜特進光祿大夫,對應斗木獬。
鄧豐,雍奴侯,官拜龍虎將軍,對應牛金牛。
孟去疾,舞陽侯,官拜金吾將軍,對應女土蝠。
其余空缺。
西方白虎七宿:
趙康,陽夏侯,官拜龍虎將軍,對應婁金狗。
其余空缺。
南方朱雀七宿:
單群玉,安平侯,官拜驃騎將軍,對應井木犴。
榮滟秋,官拜特進榮祿大夫,對應翼火蛇。
張順,安成侯,官拜龍虎將軍,對應軫水蚓。
其余空缺。
陳三石的師兄弟們,基本上都是從北涼起兵就一路拼命廝殺,居功至高,因此封的都比較高。
梁山之人在赤壁立下大功,封賞也很重。
他從鄱陽帶出來的人,則由于境界不足,基本上都是苦勞,所以只有趙康一人封侯,其余最高是伯爵,大多數是封的武勛,便不一一贅述。
這二十八星宿,是許文才提出來的建議,空缺出來的位置,則是給其余人一個激勵,日后再立功勛,也可以增補。
在云臺二十八樓外,白玉廣場中央,陳三石新立一碑,將其命名為——英魂碑。
此碑高達百余丈。
乃是他游遍山水,從山體之內挖出的通天巨石,聳立在大明宮的后方,形同一道天柱,一道支撐著大漢朝廷的天柱。
在英魂碑上鐫刻著密密麻麻的文字,那是一個個的名字,從陳三石在鄱陽參軍開始,跟著他身邊戰死的,所有同袍弟兄的名字,沒有一個遺漏。
從當初在鄱陽長城外的夏大志、李二牛,再到死在淝水混戰中的方不平……
不論官職、境界高低,全部留在此處。
只要大漢還存在一天,世人就會記住他們的名字。
大漢的將士,再也不用擔心戰死沙場之后變成孤魂野鬼,他們都永遠有安息之地,永遠有人祭奠。
陳三石重修文廟,將四師兄房青云列入文廟十哲之一,追賜云為關內侯,謚曰靖侯,以王禮葬于落鳳坡。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行政機構。
只依靠皇帝一個人,是治理不好國家的。
陳三石保留了前朝大部分的機構。
然后,他任命趙康為錦衣衛指揮使,挑選鄱陽活到現在的精銳納入其中,然后對前朝遺留下來的官員一一進行審查。
前內閣首輔嚴良嚴家,滿門抄斬。
其余貪官污吏,亦是如此下場。
三品以下的清廉官員,暫時留任。
三品以上的官員,則全部重新挑選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