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校園采訪的經典模式。
誰知學弟一開口,就讓他吃了一驚。
“就是有關您上次和《葉問2》關于內島兩地新老導演的競爭。”
周墨眼皮子一跳。
好家伙,路子這么野?
他才在外面呆了兩年,現在校園采訪的內容都這么勁爆了嗎?
在他印象中,校園采訪的主題要么是行業相關的科普類介紹,要么是優秀學員的事跡。
一般不會出現什么爭議性的話題。
校園報嘛,懂得都懂。
而新老導演競爭,甚至互踩的內容,明顯屬于校園采訪一般不會接觸的滑梯。
“這應該不是原本的采訪內容吧。”
學弟點點頭:“本來就是普通的采訪,但得知是學長您之后,我們臨時決定更換采訪話題。”
回想起班主任交代的話,周墨腦海中靈光一閃。
很顯然,班主任是知道了啥。
“這應該是老師授意過的吧。”
學弟點頭。
“是的,不過最先確實是部里一個學弟提出來的,說不如來點勁爆的。”
周墨感嘆不會是學校最有活力的一群人,膽子就是大。
“好!很有精神,我陪你們做采訪就是了。”
“多謝學長。”
“不過我有個問題,你們為什么會想到采訪這個話題,按理說這件事其實和你們沒啥太大關系。”
學弟嘿嘿笑道:“采訪嘛,無非就是次溝通,大家有沒想過真的從一次對話里學到什么東西,還是有意思最重要。
比起所謂的分享方法和傳授經驗,學生還是更想看到對抗,明顯爭議性很強的話題。”
周墨當過兩輩子大學生,心道確實。
比起粉絲更持久的,永遠是樂子人。
大家都喜歡看到血流成河。
學弟看周墨沒表態,繼續說道:
“學長你是不知道,過去幾年,我們總結了一些數據,發現兩地的各方面不論是片酬,待遇甚至是在劇組的地位都差距挺大的。
劇組里,只要那邊的人肯過來,地位自動調高一檔,而且還唧唧歪歪的各種要求。
我們學生群體對這事兒其實不滿挺久了,都是學校里出來的,誰沒比誰優秀,憑啥那邊上來就是這么好的條件。
所以,學長四月份你帶頭沖鋒的時候,我們這群人其實挺敬佩你的,只是當時確實沒想到,學長你居然這么厲害,一下砍下了四億的票房。”
周墨想了想,對這番話還真有不少的共鳴。
那邊的人員地位高是老傳統了。
哪怕是千禧年后,那邊的市場已經萎縮了,演員配置也不過把島主內配,變成了島男內女。
當年四大花旦崛起,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此。
至于內地男演員,不論你多大的腕兒,想在島影發展還是只能做配。
甚至還有小白龍挨打這樣的事件發生。
但就算四大花旦水平的人物,遇到那邊的女明星也得讓路。
威震天去年拍《赤壁》,本來以為自己是女一,誰知到了現場居然要給黑澤模特做配,就是這么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