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28號。
周墨回國。
前三天,全部都是飯局,采訪,開會等等,忙得腳下生風。
躲不了,少不了。
好在真正需要周墨自己準備的東西不多,絕大多數資料助理和公司都會提前準備好,他自己檢查一遍沒有問題之后,照本宣科就行了。
除了央媽那邊安排的一次采訪,需要周墨提前正兒八經做好準備,不能放松之外,但也只有這一場。
“榮幸……這一切的基礎是……再接再厲……文化特色……只是一個嘗試……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面對鏡頭,周墨侃侃而談。
采訪的級別雖然很高,實際上難度并沒有很大。
真正和專業性相關的內容主持人并不會提,周墨也不會說,所有回答的內容只要能夠做到通俗,但又不庸俗就夠了。
對周墨來說,很多話就是信手拈來。
采訪之后,晚上又是一場飯局。
來的人真不少,圈內有頭有臉的人基本上都到了。
官方的,協會的,導演,演員等等。
一眾人里面,最開心的就是老姜。
他是為數不多,知道周墨有更高的成就,但完全不會產生負面情緒的人。
文人相輕,但作為周墨在圈內公認的領路人,周墨的每一項成就,他都能分的不少贊譽。
至于其他人,恭維的,諂媚的,嫉妒的,不甘的……
各色各樣的,都有。
人生百態。
凱子哥的表情很復雜。
國內多一個金棕櫚毫無疑問是好事,能給行業帶來不少發展資源,而他作為行業內的龍頭,行業發展的果實他從來都是最先吃的那一撥人。
不過換而言之,從今天起,他也不再是那個獨一無二的崽了。
過去,高處不勝寒的感覺雖然有些孤寂,但同樣很讓人沉迷。
但從此以后,身旁就又多了一個人。
“周導,祝賀你,真是英雄出少年,年少有為。”凱子哥端起酒杯。
“陳導客氣,和您比起來,我這個金棕櫚取巧了不少。”周墨碰杯之后,把酒一飲而盡。
他看著同樣把酒喝光的凱子哥,眼神中帶著些許意動。
說起來,他的“大導演搜集計劃”眼下也才集了兩個人而已。
一個老姜,專門用來拍那種戰爭年代,且充滿隱喻的電影。
一個老謀子,則是承接了《雖遠必誅》的項目,發揮他大場面的能力。
要是能在搜集一個凱子哥的話……
別的不說,凱子哥身上有一個其他導演都比不上的優點。
地位高,底子厚。
適合拍一些反應現實問題的電影。
換句話說就是:
適合沖塔。
看看凱子哥的《搜索》,這么多年了,唯一一部能夠在票房上就收回所有的成本的電影。
甚至還在當時刷新了文藝片的票房。
過去,雖然周墨經常說,上一代的大導演們,都已經落后于時代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大導演,每個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
他們拍不出好作品,不是因為能力不足。
而是地位上去了,不想再伺候觀眾,而是想給觀眾灌輸自己的東西。
只要能夠限制住他們過度自由的習慣,想要拍出一部好作品真的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