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墨理直氣壯地說道:“那是當然了,越是成名才月應該活躍,太過于端著架子,跟人對罵容易不好還嘴。”
小撒:……
絕了。
開過玩笑,小撒跟周墨說到正事兒。
“周導,李導,二位來之前節目組應該已經說過了,咱們今天這次采訪是有要求的,希望能夠弘揚更多的正面精神,二位應該沒問題吧。”
“放心吧,都是應該的。”
小撒點點頭:“那就沒問題了。”
片刻之后,節目開始。
小撒先一個人來了幾句開場白,隨后絲滑地把話題引向《人民的名義》。
“今天來到現場的嘉賓,正是《人民的名義》的兩位主創。
讓我們歡迎周墨導演、李露導演。”
上臺后,小撒并未立刻提起今天的主題,而是選擇了一個新的切入點。
“我記得周導曾經提過,《大明王朝1566》是您特別喜歡的一部點作品,而《人民的名義》同樣是您喜歡的一部作品。”
“是的,這兩部都是非常好的作品。”
“但是這兩部作品在收視率上,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成績,《名義》就不用說了,現在有多火我們每個人都知道。
但當年《但明王朝1566》在播出的時候,收視率卻有些不盡人意。
明明質量都是非常優秀的兩部作品,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差別,周導您對這個問題怎么看?”
周墨稍作思考,緩緩給出自己的答案。
“是這樣的,撒老師你說的其實就是一個叫好和叫座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叫好的作品未必叫座,叫座的作品也未必叫好,二者沒有必然關系。
叫好,是一個偏藝術性的問題,而叫座,就是商業化的問題。
我覺得與其分析二者的差異,不如分析一下《名義》比《大明王朝》商業化的地方強在哪里。”
小撒微微頷首。
“那您的看法是……?”
“首先,兩部劇的節奏很快,《名義》第一天的劇情,就是趙德漢被帶走,這個節奏無疑是非常緊湊的。
而《大明王朝1566》,開局講述了朝中銀子不夠,所以要改稻為桑,小朝會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小閣老跟高拱對噴,太監冷眼旁觀,時不時刺上兩句。
從這方面看,《大明王朝》的節奏確實不算快。這是二者差別之一。”
小撒點點頭:“那第二條呢?”
“第二條就是,對于劇情和人物的刻畫。
雖然《名義》中,我們幾個創作者在進行構思的時候,確實又把人物往真實,復雜的方面去描寫。
但總體來說,人物的陣營區分,形象刻畫還是很明顯的。
趙瑞龍,當之無愧的反派。
祁同偉,也是反派。
侯亮平,毫無疑問的正面人物。
陳巖石,也是正面人物。
李達康,有爭議,但是沒有過線。
高育良,有爭議,并且確確實實犯過錯誤……”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