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墨本人對《奇襲白虎團》的質量非常滿意。
無論是從商業化角度,電影本身的故事跌宕起伏,豪邁磅礴,本身就讓人心情舒暢;
還是從電影本身立意來講,《奇襲》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透露出來的意思就是,這場戰斗該打,必須打,而且要打得勇敢,打得漂亮。
‘讓老姜來拍這部電影,在立意上還是有保證的。’周墨默默想到。
老姜崇敬教員,這是整個電影圈都知道的事情。
因為崇敬,所以分析,理解,學習,支持。
抗美援朝的情況,課本上都講過。
南北戰斗,聯軍入圍,中國援軍,戰勝幾乎不可能戰勝的敵人。
這場戰爭從頭到尾都充滿著傳奇色彩。
所以從一開始,無論是周墨,還是姜聞,對這部電影就下了定義。
一場不得不,且必須打得戰斗,并且打出自尊,打出自信,打出榮耀,打出獨立的戰爭。
所以,老姜在拍攝《奇襲》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把這種認知放進了電影里。
這也是周墨一定要選姜聞的原因。
原因無他:
其他人要么在技術上信不過,容易把戰爭拍成黑幫械斗,警匪對決,操刀子亂砍;
要么在認知和知識面上信不過,就是把接受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戰士們,組織紀律性極強的軍隊,拍成武俠傳奇,人肉沖鋒。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跟腳上容易拍歪,能把一場如此重要的立國之戰,拍成“戰爭痛苦”、“遠離戰爭”、“無論如何戰爭都是罪惡的”、“結束痛苦”的主題。
那樣的話,周墨能被氣得岔氣。
“向往和平”和“反對戰爭”可不是完全一樣的兩個東西。
好在上述情況,在《奇襲》并沒有出現。
老姜對內容的把控好手,從頭到尾立意都很正。
一個能拍出“這個+這個”、“刀在手,跟我走”的導演,這方面壓根就不需要擔心。
除此之外,在一些戰爭細節上,周墨還額外請了好多專業人士填充劇組。
比如說毛為寧。
《功勛:能文能武李延年》的篇章導演。
硬生生把一個電視劇的篇章,拍的比好多還要優秀。
《能文能武李延年》中有一段,是指導員在思想上為戰士們解釋“為什么要跋山涉水地過來打仗,為什么要千里迢迢過來經歷生死之間的磨難”(張安東)。
這一段劇情,是國內少有的,能把思想指導的作用給表現出來的作品。
而《奇襲》中,毛為寧在和姜聞商議之后,也加入了相似的劇情。
首映禮結束后。
周墨找到姜聞一行人,看到毛為寧也在,率先送上掌聲。
“毛導,您剛才介紹《奇襲》里,指導工作的那段話,說得實在太好了,當初能聯系上你來拍電影,真是劇組的榮幸。”
毛為寧連連擺手。
“周導過獎了,我也不過就是恰逢其會,正好在這方面有些研究罷了。”
“這你就客氣了,換成其他人可拍不出這樣的優秀劇情。”周墨一邊說著,一邊把毛為寧拉到旁邊。
看了眼四周,低聲說道。
“毛導,有沒有興趣跟山河簽個合同?”
這種人才,可一定不能讓跑了。
……
《奇襲白虎團》的首日票房出來了。
2.1個億。
馬科等到消息的第一時間,直接跑到飛機場,把周墨攔下來,又帶回了燕京開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