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美洲市場,對《戰場·歐洲》的期待,有些超出周墨的想象。
不過他倒是不奇怪雅利安那邊,對小胡子本人這個形象的使用,調侃等等。
去戛納的那段時間,周墨也在那邊逛過。
當地的很多建筑,商店,都會把小胡子當作一眾宣傳手段。
譬如說:
“小胡子曾經在這里喝過酒。”
“小胡子曾經在這里演講過。”
“小胡子曾經在這里畫過畫。”
等等。
而在年輕人群體中,有關“右臂控制不住就開始往上抬”的梗,時不時就會上一次熱搜。
一邊拍打著自己的手,一邊嘴里喊著“nein,nein(不,不要)”之類的視頻,每年都會流行至少一次。
想到這里,周墨給公司打過去電話。
“在歐洲,以及艾美莉卡做個電影市場的調查吧,看看真正想看《戰場·歐洲》,以及喪尸小胡子的觀眾比例究竟有多少。”
“好,我立馬就去安排。”
掛斷了電話,周墨在心里思考《戰場·歐洲》的布置。
從人選上來講,毫無疑問,《戰場·歐洲》最重要的角色只有一個。
小胡子。
全時間范圍內,小胡子的扮演者有很多。
最經典的,當然是那位“憤怒的元首”。
布魯諾·甘茨。
但是這位如今已經七十五歲了,肯定沒辦法再拍戲。
除了這位,周墨心里還有一位心儀的對象。
羅伯特·卡萊爾。
就是那位“50萬馬克,50萬馬克,那么多的錢,連一輛馬車都裝不下!”的小胡子扮演者。
這位出演的《惡魔的崛起》,講述的是小胡子較前期的事情。
從畫畫被拒,到一戰戰場,再到啤酒館演講,再到被抓,最后成為元首。
羅伯特表演小胡子演講的時候,非常有特色,聲音洪亮,鏗鏘有力。
確定好小胡子的扮演者后,其他人就簡單多了。
周墨把任務吩咐好,便不再關注。
如今時間已經來到了十月下。
《戰場》在國內的放映時間,還有最后不到十天。
總票房突破48億,突破50億肯定沒有一點懸念。
只是周墨覺得還是不太夠。
他在思考,要不要再追加一波宣傳資金。
正在猶豫的時候,好長一段時間沒有登場的韓總打來了電話。
韓總開門見山,當場表明來意。
“《戰場》的票房現在相當不錯,你有沒有興趣額外多一筆票房?”
周墨眉頭一挑。
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
“韓總,您說的這個多一筆票房我不太理解,能不能多給點提示?”
韓總也沒賣關子,直言道:“上面想把《戰場》當成一個學習機會,所以讓我來詢問你一下,看你意下如何。”
學習機會?
周墨瞬間就明白了韓總的意思。
所謂學習機會,又是由那些帶著官方屬性的機構,包括高校,機關,單位,出資購買一部分的電影票,算作是機構成員的福利、或是學習主題。
而這些電影票房,自然而然也會被算作票房以內。
周墨立馬答應:“當然愿意了呀韓總,不知道我需要做什么?”
“用不著你做什么,你就忙你自己的就行。”韓總大手一揮,意思是直接把事情包辦了,讓周墨安心工作。
周墨嘿嘿一笑:“那多不好意思啊韓總,讓您費這么大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