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場,就是瘋狂拉名單。
法務點點頭:“沒問題。”
跟法務聊完之后,周墨又聯系了哩站和蚪音兩個平臺。
“該夾就夾,該封號就封號,反正數據咱們都統計過了,編造事實,傳播虛假內容超過五十次……”
對付普通的軟件使用者,周墨很少使用這些處理手段。
但如果對象是這些收錢的機構號,特殊手段該用就用。
“另外,把這些賬號的操作全給曝光出來,讓那些專門登記各種圈子事件的賬號發出來就行。”
交代完畢,剛準備掛斷電話。
哩站那邊的負責人突然說了一句:“對了周導,咱們這個新制作出來的視頻,除了內容之外,形式也挺受觀眾們喜歡,我計劃以后就按照這個視頻的模式開一個新的類別,您看如何?”
“當然可以,你只管照著做。”周墨沒太當回事兒。
視頻網站上多一些帶著科普,介紹性質的視頻也好,就當是為打破消息屏障做貢獻了。
說起打破消息平藏,他第一次去戛納的時候,就讓公司員工在世界各國做過風土人情類的紀錄片。
只不過這個風土人情不是正面向,而是負面向。
比如說塞納河畔的垃圾堆,艾美莉卡的屎尿屁等等。
幾年下來,做了也有幾十期。
前些年,周墨曾因為公司某部電影,跟那位宣傳環境保護的主持人對上了。
對方上來就是一通狂噴,指責國內環境保護的水平太差,比不上國外不說,而且浪費資源的情況特別嚴重。
周墨當時看到了這位的發言,直接把已經制作好的紀錄片給放了出來。
觀眾們看過之后才發現,原來外國的街道也并不是那么干凈,原來外國人也不怎么愛保護環境,原來外國人浪費資源的情況竟然這么嚴重。
高能耗的用電器具,全天候24小時全開。
對水浪費極其嚴重的場地(高爾夫),全世界數量最多。
全世界年衣服,視頻,汽油消耗量人均最高。
等等等等。
數據,往往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當紀錄片里的數據擺出來后,很多意見和言論就只剩下蒼白的辯解。
“對了,那位柴大主持人現在是在哪里來著?我記得她已經出國了。”周墨突然說道。
大甜甜眉頭一挑:“你怎么又突然想起她了?”
“我記得她當初好像也是國際組織的支持者之一,而且是最早的一批人之一,今天正好談到國際基金組織了,干脆再把她拖出來說說,就當是讓觀眾們增加熟悉感了唄。”
話音落下,大甜甜剛好查完柴某的信息。
“她之前發表過消息,說自己去西班牙了。”
周墨恍然。
他想起來柴某在西班牙的操作了。
由于在西班牙遭遇了恐怖襲擊,所以制作了一篇涉及到歐洲恐怖主義的紀錄片,中文首發,內地觀眾收看。
典中典。
“既然如此,那就更應該提一提她了,讓大家伙看看她心中的堅持。”
周墨嘿嘿笑道。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