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就是商業化的本質啊,商業片的根基就在于貼近觀眾,拍觀眾想看的東西,而不是一味地表達自己。
但就是這個觀念,有很多人都做不到,不但做不到,偏偏還要對著來,大肆在其中加入自己的那一套,并且強行灌輸給觀眾,也就是所謂的教觀眾看電影。”
在商業化這件事情上,周墨真心認為,最重要的不是拍電影的技術,不是題材,不是明星,不是陣容,而是導演就是正兒八經的知道,他拍著電影就是為了給觀眾看,讓觀眾掏錢。
僅此而已。
但就是這么一句話,真能做到的沒多少人。
“那你覺得誰算是想要商業化的導演。”大甜甜詢問著,隨后又補充了一句:“當然,除你之外。”
“陳思成。”周墨毫不猶豫地說道。
無論是從成績,還是從個人習慣,以及拍攝理念來看,陳思成都是他認可的商業片導演之一。
前世,他曾聽說有人形容陳思成是新一代的王京。
一門心思商業化,流水線式作品,并且偶爾還會支持文藝片市場。
這個形容其實不是很準確。
因為陳思成的拍攝速度雖然很快,但還是比不上王胖子那個鬼畜的速度。
后者是真的能做到一個月一部電影。
有時候在同一天,能兩三個片場來回跑。
上午拍一部電影。
下午拍一部電影。
晚上再拍一部電影。
甚至在中午吃飯的時候,還能抽空寫個劇本啥的。
陳思成做不到這一部,但這家伙水平也不低,每年至少有兩部由他主控的電影上映。
這個效率,已經超過市面上九成九以上的導演了。
商業化就是需要這種能夠持續產出作品的導演。
有些導演成績很好,一部電影能獲獎很多,比如說老姜同志,但幾十年下來,連十部電影都拍不到。
這種情況可以促進電影市場的發展,但絕對促進不了電影商業化的大進步。
因為效率實在太低了。
真正商業化,就是得有高頻率,持續性的產出。
這也是為啥周墨總喜歡找王胖子拍電影,甚至直接把殺手宇宙的拍攝都交給他來安排的原因。
這家伙是真的可以一年至少兩部電影,而且都保持在七分以上。
大甜甜聽完周墨的解釋,下意識點點頭。
“這就是你保持高頻率創作的原因?”
“對啊,市面上能夠保持高頻率創作的導演太少了,絕大多數都是兩三年才能一部電影,有的甚至五六年才一部,這個效率是撐不起市場需求的,市場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劣質電影的生存空間就越大,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市場總得消費出去。”
大甜甜恍然大悟。
“怪不得你前段時間要去支持陳思成的拍電影,還特地給他提供了不少器材和人。”
“他那邊缺人,咱這邊支持支持,沒啥的,就當是為市場做貢獻了,而且咱們還有的賺。”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