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是真的不想方位韋小寶這個角色。”劉星說出自己的心里的真實想法。
周墨給他說的前景,他其實自己也想過,韋小寶這個角色但凡他演好了,以后他至少靠著這個賽道能吃十年,而且還是競爭性不怎么強的那種。
“那就好好準備,多讀一讀原著,再看看山雞的表演。”周墨隨口指點道。
當年《余罪》的播出,給哩站付費頻道的建立幫了不少忙,所以給劉星幫點忙他肯定愿意幫。
前世,劉星版本的《鹿鼎記》拿到的資源非常多,中臺,新麗,萬達,愛奇藝都參與了出品,最后更是央八臺首播,牌面直接拉滿。
但電視劇后續的成績,讓這么豐厚的投資幾乎全部打了水漂,而劉星本人也隨著這次滑鐵盧,資源斷崖式下跌。
周墨前世對新版《鹿鼎記》看得不多。
他不是很能接受《鹿鼎記》里韋小寶的那個造型(綠帽子),再加上整部劇刻意對當年周星星風格的模擬,但又模擬不到位的水平讓他看得頭疼,所以干脆看了幾集就不看了。
現在回想起來,《鹿鼎記》劇組刻意模仿周星星影版《鹿鼎記》的風格,對電視劇本身來說,是個很明顯的敗筆。
周星星,那是誰都能模仿的么?
更何況周星星拍《鹿鼎記》的時候,韋小寶的幾個老婆是誰。
章敏,豆豆,林傾霞……
電視劇根本不可能湊出這種陣容來。
另一邊,劉星也注意到周墨只說了“山雞”的名字,卻沒有提“周星星”,心里瞬間就有了猜測。
“周導,您不建議我學習周星星老師的風格?”
“他那一套自成體系,而且還是巔峰時期的王周組合,我反正是想象不出來有誰能拍出他倆的風格,現在的他倆都不可能。
山雞那邊難度其實也很高,但好歹不像周星星一樣,存在一些可以借鑒的地方。”
劉星重重點了點頭,把周墨的話記在心里。
……
周墨在《軍號》劇組呆了三天。
期間,正好還幫陳立補拍了一場戲。
一場由于那個時間段,信息不流暢,最終鬧出一場大烏龍的戲。(歷史真實事件)
前文說過,《軍號》的內容,是29年閩西根據地發生的事情。
由于教員和朱老總的分歧日益增大,再加上劉安恭的存在,徹底引爆了兩種思路之間的矛盾,陳老總在其中一直調和不成功,最終決定開會決定前委的任命,以及軍事的思路。
這一次會議后,教員離開了自己一手建立的根據地,離開了自己一手帶起來的隊伍(被票下去了,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自下而上的落選),選擇到上航教書育人,主持會議,同時繼續寫文章,分析問題,提煉思想。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員感染了瘧疾,這個病在現在看來一針就能解決,但是在那個時代,是一個殺傷力很足的病癥,可以輕而易舉帶走患者的姓名。
那個時代,消息的傳播本來就很慢,再加上身患重病的緣故,更是長時間沒能跟大部隊交流信息。
所以在教員離開的幾個月后,根據地竟然傳出了教員重病難醫的消息,再后來這個消息更是傳到了北方的莫斯科。
莫斯科得到消息后,在《國際新聞通訊》中,發布了一篇一千多字的訃告:
據消息……因為長期患肺結核,在前線逝世……
同時,運輸大隊長那邊也得到了消息,所以他們直接開心地在報紙上公布了自己的“豐功偉績”:我軍已經把xxx擊斃于山中……
當然,運輸大隊長那邊也確實不是完全在吹牛逼,他們確實組織過好多次對教員的圍剿,其中有一次,他們都已經明確發現教員的蹤跡,一路追擊他,只不過當時教員的警衛員正是未來的戰神,戰神分離迎敵為教員斷后,給教員的轉移創造了充足的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教員這一次被發現并不是他本身泄露了自己的身份,而是當時有一個土豪張可識因為自己的土地被分了,懷恨在心,看到教員之后,一眼就認出他是個大人物。
(教員身材高大,氣宇軒昂,張可識一眼就認出他不是一般人,所以立馬就向民團告密,發動了對教員的襲擊……)
在這次伏擊戰中,教員扛著被瘧疾摧殘嚴重的身體,沒走多久就走不動了,后來還是跟著他的一個善良濃厚的農民陳添裕背著教員跑了十幾里山路,硬生生甩掉了后面的追兵。
只能說,這一場追擊戰本身就頗具傳奇色彩,無論是身患重病,依舊苦苦堅持的教員,還是靠著一小隊同伴,拼命抵抗民團的戰神,亦或是善良的陳添裕,所有人共同的努力,才實現了這一次極其兇險的大轉移,為后來的四軍的變化帶來了基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