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甜甜愣了一下,“朱允炆的劇情線被刪掉了?”
“對啊。”
“這條線按理說其實還算重要吧,歷史上不是說朱棣為了尋找朱允炆,還特地派人出海找他,所以后來才有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事件。”
周墨思考了一下,解釋道:“鄭和下西洋的真實原因有很多,不單單是為了朱允炆,咱們姑且不討論。
就說《大明風華》里的朱允炆吧,他存在的主要原因其實就兩個,一個是引出女角色,另一個是豐富朱棣的形象。
第一個就不說了,第二個原因,劇本里多出寫道朱棣后悔對建文相關人員的殺戮,這樣其實真沒什么必要。
朱棣作為馬上皇帝,并且歷史上唯一一個以藩王身份造反成功人,能力已經非常頂尖了;而朱允炆作為六神裝出山卻把自己活生生玩死的人,把二者放在天平兩側,就是在開玩笑。
所以,不如直接刪了后續搜尋朱允炆的一系列劇情,再把故事整體的劇情線再往前提一提,從朱棣造反前開始。”
大甜甜順著周墨的思路想了一下。
《大明風華》的原劇本她看過,對里面的劇情還算熟悉,當初第一次看的時候,她就感覺有些不對勁,只是具體的不對勁并沒有反應過來,后來被周墨一提醒,也就反應過來了。
現在,《大明風華》被周墨這么一改,基本上就徹徹底底變成傳統歷史劇了……
嗯?
大甜甜突然反應過來,《大明風華》和他印象中的傳統歷史劇還不太一樣。
朱棣祖孫三代之間的劇情,很明顯添加了一些喜劇因素,這是過去一些傳統歷史劇不怎么具備的內容。
“《大明》中,朱家五口人互相算計,斗智斗勇的劇情,真的能夠讓觀眾滿意么?會不會讓一些觀眾覺得不夠嚴肅?”
“其實還好,雖然章老師說過,改編不是瞎編,戲說不是胡說,但除去原有的,和朱允炆相關的內容,《大明》對朱家祖孫三代矛盾的改編,其實是有歷史根基的。
朱棣確實跟朱高煦說過‘世子多疾’之類的話;朱高煦也確實多次起過奪嫡的想法,朱瞻基最終也確實把他二叔給做成了瓦罐雞。
既然改編是有跡可循,剩下的就看演員們的能力了,適當的喜劇可以提高電視劇的觀賞度,以張廷的能力,搞定這方面應該沒問題。”
大甜甜微微頷首,問出自己最后一個問題。
“那《大明風華》的劇本既然去掉了朱允炆的內容,最后的劇情到哪里?還是大明留學生么?”
周墨搖搖頭,表示否決。
“不,已經沒那個必要了,堡宗的故事看起來太惡心人了,但凡一個喜歡看前期朱棣三代故事的觀眾,就絕對接受不了朱祁鎮整得哪些活。
送人頭,叫城門,還給王振立廟……?”
大甜甜眉頭一皺:“王振?是那個在土木堡之變中表現很‘突出’的太監么?”
“對,是他。”
大甜甜不是很明白此舉的操作:“不是,他就算重新奪回了帝位,不也應該把責任全部推給王振么,然后把自己摘出去么?為什么會給王振立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