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
《朱樓》的發布會正式召開。
來的媒體很多,但基本上都是熟面孔。
問的問題很雜,不過絕大多數都可以交給皇曉明等人回答。
真正需要讓周墨解釋的問題,其實就倆。
第一,《朱樓》會不會犯文青病。
“當然沒有什么文青病。”
周墨先正面回答了問題,隨后解釋原因。
“我理解一些觀眾朋友們的擔心,源自我在一次采訪中說過,《朱樓》這部戲里會增加一些真實的無奈。
不過這其實是一個誤會。
《朕要做皇帝》這部劇,從頭到尾只有一個主角,整部劇的視角圍繞他展開,所以他看起來無往不利,翻云覆雨,通篇都非常暢快。
而《朱樓》這部劇,多主角,多視角,不同角色之間關系復雜,相互算計,斗爭不修,自然不存在一個像福王一樣能夠大殺四方的主角。
一個角色會被算計,被逼迫,從而妥協,讓步,這一點無論是大臣,皇子,還是皇帝都是如此。
這,便是我說的真實的無奈。”
一番話,把周墨的思路解釋的很明白。
所謂“真實的無奈”,不過是劇本從單主角到多主角,發生的一種必要的創作思路上的轉換。
如果沒有這種轉換,多主角劇情恐怕很快就會崩掉。
記者們也很快就理解了周墨的意思,沒過一會兒,就有一個記者開啟了下一個問題。
“那周導,請問您在《朱樓》的劇情刻畫中,有關真實的無奈具體體現在哪兩個方面呢?”
周墨再度拿起話筒,稍微醞釀一會兒后開口道:
“主要就是兩個方面,一個是錢,一個是人,這兩個方面其實也是絕大多數歷史權謀劇的核心。
就拿如今被網友們青睞的兩部歷史劇,《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來說,其核心問題,一切劇情的展開就是錢和人。
《雍正王朝》一開始,就是黃河水位暴漲,河堤決口,百姓流離失所,這是人的問題;同時,國庫虧空嚴重,負責清查戶部錢糧的老四和皇帝揍對,提出見解,這是錢的事情。
《大明王朝》第一集也差不多,諸位大臣在皇宮吵架,吵得就是一個宮里沒前,缺銀子得事情,所以才要改稻為桑,但是一旦改稻為桑,就要侵占土地,破壞良田,百姓的口糧就不夠,就要造反,所以要想辦法壓制百姓。
《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如此,《朱樓》也是如此。
皇帝想要改革需要錢和人,太上皇享福也需要錢和人,皇子們奪嫡更需要錢和人。
除此之外,國家運轉需要錢和人,開疆拓土需要錢和人,賑災救人同樣需要錢和人。
一切的爭斗,最終都要落在對錢和人的爭奪上,這便是《朱樓》整部戲的主要基調。”
周墨這幾句話,說得一旁的柳和平滿面笑容。
他在寫劇本的時候,就是這樣想的啊。
錢和人,本來就是封建王朝運行中所發生的一切矛盾的基礎,也是他一直以來創作的理念根基。
包括《雍正》,《大明》,《北平無戰事》……都是如此。
柳和平默默地在心中給周墨點了個贊,真不愧是周導啊,竟然能夠如此地看明白他的創作思路。
……
晚上八點鐘。
周墨結束了《朱樓》劇組的聚餐,駕車回到住處。
打開門,房間內明晃晃一片,劉施施正坐在沙發上敷面膜。
在她對面,電視上播放的正是《朱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