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代,“孝”這個字可以說是皇朝運行的最根本規則之一。
一個“孝”字,可以讓漢武帝這種雄才大略的皇帝,硬生生忍到他奶奶去世,才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此之前,他三番五次想要執行自己的政策,都被他奶奶硬生生摁了下去。
一個“不孝”的人,在封建時代不說人人喊打,至少也是寸步難行。
而郡王的“孝”,讓他在諸多皇親國戚中的名聲,堪稱白蓮花。
一些當年跟隨前太子的人,以及忠于太上皇的人,在郡王入六部理事后,紛紛站了出來,為郡王壯大聲勢。
太子文武雙全,但是性情剛直,不易近人。
三皇子長袖善舞,但是與民爭利。
四王子曉暢軍事,但是脾氣暴躁。
唯獨我們郡王,寸草春暉,簡直就是諸多皇親國戚的品德上限,陛下應該大力賞賜郡王,用來彰顯皇家的良好品德,同時也相當于里了一個榜樣,讓其他皇親國戚也多學學。
封建王朝時代,大臣們請皇帝賞賜那些表現的好的皇室宗親,其實還挺常見的。
特別是明朝這個宗室特別多的朝代。
群臣上奏后,皇帝“納諫如流”,立馬就賞賜了大量的財貨給郡王。
一時之間,郡王風頭無二,聲勢竟然隱隱壓過了太子。
但有句話說得好,走得快不算厲害,走得遠才是最后的贏家。
郡王的聲勢雖然不斷擴大,但無論是太子,還是三皇子、四皇子的謀臣對此都不甚在意。
“有道是烈火烹油,油干而火盡,郡王本就不是陛下的子嗣,靠著前太子的遺澤才能入六部理事。
如今竟然不斷吹捧自己的聲勢,難不成是在告訴全天下,皇帝的子嗣不如你,皇帝教導皇子的水平還不如你個沒爹的郡王?”
太子的使臣,很早之前就給郡王下了決斷。
事實也確實如此。
郡王自從第二十集左右,聲勢就已經成了皇親國戚之首,但是在電視劇的第三十二集,太上皇之死后,他的聲勢就徹底變成了無根之水,很快就消失殆盡。
太上皇去世后的第八天,立馬就有御史上奏,說郡王太過招搖,不夠安分守己,陛下應該下旨警告他。
該御史雖然說完之后,立馬就遭到了皇帝的斥責。
但是下朝之后,立馬就有很多朝臣過來稱贊這名御史“敢于直言上諫”的勇氣和風骨。
事后,更是有太子和皇子府內的臣子前往這名御史家,為他送上禮物。
但是,這名御史拒絕了所有的禮品,只是嚴明自己一切都是為了朝廷,絕對沒有半分自私之心。
此事在劇情里只占用了不過十分鐘,但卻是一個重要的節點。
自此以后,郡王基本上已經徹底失去了榮登大寶的可能性。
劉施施看到這里,心里出現了好多疑問。
“有幾個問題。”
“說。”
“第一點,按理說既然前太子都已經死了,現在皇帝的位置還很穩,為什么郡王還敢參與對皇位的爭取?”
周墨看了身旁的劉施施一眼。
“第十集的內容你是不是沒看?”
劉施施點點頭,輕咳一聲解釋道:
“那幾天在跑宣傳,所以沒來得及補全,是第十集有介紹嗎?”
周墨點點頭,把第十集找出來。
這一集,講述了一些當今皇帝在繼位之前的事情。
太上皇和前太子火拼,雙方損失慘重,前太子直接身亡,太上皇氣急攻心,吐血連連,以為自己命不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