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墨身旁,劇組成員們嘻嘻哈哈開著玩笑。
眾人之中,皇陳劉鄧四個人笑得最開心,連眼角的褶子都笑出來了。
《朱樓》這部劇,收獲最多的就是這四個人。
作為《朱樓》中后期的核心角色,他們每個人都被周墨安排了足夠高的高光時刻。
盡管其中有三個的結果都不太好,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在觀眾和粉絲心目中的形象。
《朱樓》中后期,郡王和另外三個皇子之間的劇情是這樣的:
皇帝的改革政策推進到后期,在國內已經取得了足夠大的成果,但一些地區的阻力依舊非常大。
比如說江南。
于是,皇帝就派遣太子再次出巡,要求他在江南地區貫徹朝廷的政策。
太子到達江南后,強力推行政策,沒過多久就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但是很快,就有消息傳到朝廷,太子在江南殺戮過甚,激起了民怨,引得不少百姓造反,江南地區一片大亂。
還沒等朝廷消化完這則消息,立馬又有兩則消息傳來。
一則說太子在江南地區秣馬厲兵,調動軍隊,意圖造反。
另一則是太子主動傳回朝廷的消息,說江南有人造反,情況緊急,無奈之下他只能先派兵鎮壓,隨后再向皇帝請罪。
兩則消息各有各的理由和證據,京城和江南千里之遙,根本無法判斷。
而真實情況,是太子在江南推行政策,地方勢力陽奉陰違,不但磨洋工還派人阻止。
太子見狀,干脆效仿起世祖皇帝(福王),干起了“竟然有賊人造反,殺害士紳?快調兵隨我鎮壓”的老操作(歷史原型:明末江南奴變)。
靠著這一手,太子才得以快速推進政策。
只不過,士紳們不是傻子,當前也不是崇禎帝時期,不會由著你一直這樣“剿匪”。
于是,士紳們就真的糾結起一幫武裝力量,看看能不能反殺太子。
既然你都說有匪了,那干脆我們就真的充當一回匪。
反正這大明朝的皇帝易溶于水,你這個太子雖然還不是皇帝,但也差不了太多!
殊不知,太子等的就是他們糾結武裝力量。
《朱樓》的祖孫三代,一代比一代剛,一代比一代硬。
皇帝想要用一代人的速度把改革完成,在全國推行下去,太上皇覺得皇帝操之過急,應該潤物細無聲;而太子則覺得皇帝太過溫和,就應該找機會畢其功于一役。
而江南當前的情況,就是太子找到的“畢其功于一役”的天賜良機。
尋常情況下,你們明面上沒有什么大錯,我沒有收拾你們的機會。
現在你們總算把私兵,家兵,看家護院,以及漕工之類全給湊一起,我干脆直接一波給你帶走,后面我想怎么推行計策就怎么推行計策。
皇帝祖孫三代的風格,其實并不能直接分出一個上下,只能說效率不同,風險也不一樣。
太上皇的風格效率雖然慢,但是安全系數高。
太子的效率高,但是危險程度也高。
這種危險,不止來自于士紳們的武裝力量,還來自于各方面對太子之位有念頭的人。
比如說,三皇子。
前文曾說過,三皇子曾經兵不血刃地完成了對兩淮鹽稅的改革。
能完成這項壯舉,和三皇子本人有關,也和三皇子的支持者有關。
三皇子是貴妃所生,貴妃來自江南,本來就是江南勢力的代表人。
如今,太子在江南地區“橫行霸道”,“濫殺無辜”,那他也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把太子徹底留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