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他不偏不倚用第三者旁觀的視角分析了開戰后的種種可能。最后得出結論是如果想要坐穩金沙城景國至少還要再調十萬大軍來。
并且光有十萬大軍還不夠,還要時刻保證金沙城到景國之間這段路的通暢,務必要做到在金沙城斷水斷糧的情況下他們也能得到來自景國的補給。
關山海形象的把金沙城比作景國的邊境要塞。如果幕國打過來要視為叩關一級的戰事。而景國就是大后方。如果大后方不給予足夠的支持他怕是很難長久堅持下去。
事情就是這么個事,關山海擺事實講道理,一切都從實際情況出發闡明利害。是打是退全在蕭沐衡一念之間。
“哼,軍功授爵?想不到這小子第一場仗就想拿我景國立威?真當我景國是泥捏的嗎?”蕭沐衡語氣不屑,但眼神中卻是充滿了忌憚。
不過他忌憚的倒不是劉煜,他是在考慮這些事情背后到底有沒有方諾的影子。如果有,他又參與了多少?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不得不說事情一旦牽涉到方諾就不能以常理度之。但凡輕視方諾的人都沒落得什么好下場。沒有誰比蕭沐衡更能明白方諾的破壞力的。
但重視方諾不代表他就能對此事坐視不理。他們景國這次得到金沙城雖然有取巧的因素在其中,但這又何嘗不是他蕭沐衡的一個政績。
要知道景國已經多少年沒有開疆拓土了?別說景國,其他幾國也是同理。八國的格局早在百年前就定型了。如今好不容易能從幕國身上咬下一塊肉要是一槍不放就原路返回那他這個景王也別當了。
可真要打起來也是個難題,正如關山海說的那樣想要守住金沙城景國就必須加大對金沙城的投入。而且這個投入還不是一錘子買賣,要是雙方在金沙城拉鋸個兩三年他景國只會得不償失。
凡事都要講利益,在只想要金沙城卻不想繼續深入幕國腹地的前提條件下,金沙城貌似也不是什么不可以放棄的地方。
做決策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怎么選都能找到足夠的理由。但怎么選又覺得不能十全十美。要是這仗非打不可,或是金沙城真是他們景國的固有城池那蕭沐衡反而不會糾結了。
可偏偏金沙城對景國來說只是一個新納的降城。想要蕭沐衡完全把金沙城當成自己國土來看從感情上來講還是有點強人所難的。
斟酌良久后蕭沐衡沉聲問道:“華城那邊回消息了嗎?”
始終伺候在旁的劉伴伴聞言立刻回道:“回陛下,奴才已經連續幾日都往華城去信了。可送去的信至今為止全都石沉大海。”
“呵。寡人這個兒子還真是鐵石心腸啊。”蕭沐衡搖頭苦嘆,他讓人取信華城是想聽聽岳封的意見順便打聽一下方諾的下落。如果能聯系上方諾那就最好不過了。可不出意外的是岳封根本就沒有搭理他的意思。
“陛下,實在不行奴婢親自去華城見見公子。想必公子對老奴應該不會避之不見吧。”劉伴伴說的這個公子自然是岳封。
“不用了。寡人讓你去信華城本就是壞了規矩,要是你在跑去就更說不過去了。他現在身為華城之主理應避嫌。不回信寡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聽蕭沐衡的口氣似乎并沒有多生氣,但劉伴伴還是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一抹失落之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