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想到了一個不屬于這個時代的專有名詞————生物兵器。
那種有著暗紅色皮膚的人形怪物顯然具有吞噬目標并將其轉化的特殊能力。這大概是它的繁殖方法,也可能是獨有的戰斗模式。
天浩把密信放在桌上,用一塊光滑的石頭鎮紙壓住,雙手背在身后,眉頭微凝,在房間里緩慢踱步。
很多沉寂封存的思維從腦海深處不斷涌出。
在久遠的文明時代,各國對未來科技發展有著不同的觀點。其中爭論最激烈的莫過于“生物變異理論”與“機械代替理論”兩種。
機械理論不難理解,核心也很簡單。持此觀點的人認為:人類從原始狀態發展至今,對機械的運用至關重要。比如在文明發展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車輪”,就是一種原始機械。它幫助人類獲得更大的力量,不需要以雙手搬運,肩扛頭頂,輕輕松松就能把沉重的物件送到遠處。
機械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是如此廣泛,隨著電腦和智能手機全面普及,引領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也促使人類對離開地球,探索遙遠星空產生了更加強烈的欲(和諧)望。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生物理論其實沒有錯。持此觀點的人認為:只有進化才是人類走向星空的關鍵。與當時所知的各種地球生物比較起來,人類無疑顯得很脆弱。生存需要太多的先決條件————食物、溫度、水、陽光、氧氣……在那個時代,很多生物學家直言不諱:人類就是一朵只能呆在地球這個龐大溫室里的嬌弱花朵,無法適應外界殘酷的環境。
這直接限制了人類對宇宙的深入探索。想想吧,假如人類不需要氧氣,至少不需要正常呼吸量的大量氧氣,我們就有可能以裸身狀態在宇宙環境下生存。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宇宙飛船就不需要搭載生命維持系統,可以騰出大量空間和能源用于其它方面。
幻想是沒有錯的。人類本來就是因為各種美好的幻想產生研究動力,正因為對現實的強烈不滿才需要改變。無論機械研究還是生物進化本身,都代表著人類對現實環境持續不斷的改造、研究、探索和利用。
很多人認為復制羊“多利”的出現是人類生物學史上最重大的革命。
同樣,很多人也認為“多利”是所有災難的源頭,它揭開了恐怖劇場的序幕。
“殲星艦”是那個時代國人皆知的玩笑話。但玩笑本身的確有其依據。重工業制造一直是國家科研的焦點與方向,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諸多成效。
“八十五號工程”就是其中的代表。盡管時間過去了上千年,甲二十二型陸戰機甲仍可用一臺遠程遙控器喚醒,以令人震撼的姿態投入戰斗,帶領蠻族戰士走向勝利。
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放棄了生物研究方向。“人類改造計劃”及“多功能改造計劃”等不同分項就是最好的證明。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投入,天浩就不可能以休眠者身份進入封凍艙,也不可能在這個時代意外蘇醒。
但必須承認,在大洋彼岸,他們在生物技術方面遙遙領先,比我們做得更好。
天浩對“六號”計劃一無所知,可他曾經看過相關的戰報:在兩大勢力戰爭末期,位于德州的德蘭特堡成功研發出多款適用于戰場的生物兵器。它們沒有獨立思維能力,智慧程度低下,沒有痛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能力。
吞噬戰場上對方士兵,或者己方戰死者尸體,從而膨脹自身并獲得更強大戰力的進化方式的確很恐怖。它們在人類看來是真正的怪物,是專門為了戰爭開發的特殊武器。
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沒有弱點。畢竟無論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控制第一”的原則。
天浩陷入了沉思。